从小成功出发

从小成功出发 1
0
(0)

文/陈向东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都想走不同的路,走自己的路,走出有特色的路;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所以,每个人都得走相同的路,走共同的路,走在一起走的路上。时间节点不同,空间方位不同,主观认知不同,每个人就会更多地被贴上和别人不同的标签。但不论时过境迁,万物轮回,还是朝代兴衰,每个人匆匆来匆匆过的路径却也大致相同。一方面,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另一方面,每个人都要学习最好的,以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父母,不同的乡邻,不同的空间;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相同的,有血有肉,有家有爱,有哭有喊。慢慢地,有些人开始走得更快,更得更稳,走得更加坚定,有些人走得总是那么扭扭歪歪,呲牙咧嘴,蒙蒙撞撞。作为一个生命,每个个体都有渴望,都有欲求,都有梦想,都如同自燃物般,总会有机会靠自己就可以熊熊燃烧。所不同的是,有些人慢慢丧失了自燃的能力,必须得靠别人点燃才能燃烧;有些人完全消失了燃烧的能力,成为了彻底的纯粹的完全的不燃物,任你万般恳请,凭你柴火尽烧,任你眉头紧锁,凭你“哪吒闹海”,他自岿然不动。

为什么刚开始人们都一样,到了后来,任何人的差异如此巨大呢?有人说,因为有人聪明,有人愚笨。但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聪明的人后来都没有大的作为呢?钱钟书说,“自以为聪明的人做事情很难成功,原因有二:一是不愿下笨功夫;二是他们没有找到他们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却去做一些在他的价值观体系中不怎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内心缺少全力以赴的动力。”有人说,因为有人家庭背景好,有人家庭背景差。但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为什么人们会嘲讽某些官二代,为什么人们特喜欢“屌丝逆袭”?王安石在《题张司业诗》写道,“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来,后来人们的差异是因为“崎岖”程度不同,是因为“艰辛”付出不同。

到这时,我们紧接着要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人愿意忍受“崎岖”,为什么有人愿意付出“艰辛”,为什么有人愿意“头悬梁,锥刺骨”,为什么有人愿意闻鸡起舞,顿学累功?我想,最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成就动机不同吧。有人想干一番大事,成就一番事业,那就会给自己一个较高的目标;有人想舒适和安逸,开开心心过日子,那就会给自己定一个适中的目标;有人连自己都不相信,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破罐子破摔,就不会设定任何目标,也只能是随波逐流罢了。

什么样的人才会给自己设定较高的目标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会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呢?自然的逻辑推理肯定是那些曾经实现了较低目标的人们吧。如果一个人总是受挫,从来不知道成功是何物,很难想像他会期待着越来越高的目标。如果一个人成功地做了一件事情,体悟了成功的喜悦,自然也会想去拥有更多的成功。当不断去追逐自己的更高目标的成功时,就会养成一种要实现更多成功的核心习惯。《习惯的力量》一书中写道,能成为核心习惯的核心原因就是所谓的“小成功”。“小成功其实是细微优势的稳定运用,一旦一个小成功完成了,就会推动下一个小成功的出现。小成功能够带来改造性的变化,因为它能够将细微的优势转变为一种模式,让人们相信更大的胜利即将到来。”“小成功并不会以整齐直接、连续的形式出现,不会每一步都让你确切地感到自己在靠近设定好的目标。更常见的是,小成功零散分布,就像那些微型实验一样,测试关于阻力和机会的深层理论,并发掘出情况有变之前未被察觉的资源和障碍。”

觉得如何?

评分一下!

平均评分 0 / 5. 人数 0

未有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