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失败

你没有失败 1
0
(0)

我在演讲中常常会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背着一个大瓷瓶在路上走,走着走着,不小心手上一滑,瓷瓶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那个人若无其事的继续向前走,头也不回一下。旁边有人看了觉得很惊奇,就问他:“你的瓶子摔碎了,你为什么看也不看一下?”他说:“瓶子已经碎了,看也没用,我还要继续赶路,不值得为它耽误时间。”瓶子碎了,这是一个终点,说明前面那段路走的很失败;但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空着手回到家,继续努力,挣了钱可以买回来一个新瓶子,这就是成功。如果守着瓶子伤心落泪,耽误了别的事情,那就是继续失败。我们对待人生,对待高考,也应该是这样的心态。从小的方面来看,不仅是高考,我们平时学习中的每一次考试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次考试考好了,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它已经是一个终点,现在需要从新的起点开始努力;一次考试考差了,也没什么值得伤心的,因为它已经是一个终点,总结经验教训,准备下次考好就行了。如果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觉得天崩地裂、前途渺茫,从此自暴自弃、自怨自艾,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今年中高考的成绩都出来了。结果和以前任何一年都没有什么区别,无非仍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自己是一个中高考的成功者和受益者,但是由于后来经常做演讲和学生老师家长打交道的缘故,接触的更多是那些被高考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甚至最后功亏一篑的同学们。在媒体的热点基本都锁定在了高考状元这些幸运儿的这个时刻,我想给那些不幸的人们多说一点话,多给他们一些安慰和鼓励。

由于中高考的格式非常规范,一个考区的考生全都用一样的试卷,最后用总分数来精确的量化。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特有的长处和短处,考试的时候有状态的好坏,这些都是不可能用一个总分来精确衡量的,中间一定会有纰漏。

比如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文科是610,那么如果你只考了609,就不能被录取。显然,考了609分的人和考了610分的人之间,在综合水平上其实没有什么差距,很难说谁就比谁优秀,谁就比谁更应该上北大。但如果不依靠分数“一刀切”也不行,因为你说既然609和610差别不大,那么我也该进北大。如果真让你进了,考608的也会说我和考609的也差别不大,我也该进;考607的也会说我跟考608的差别不大……如此类推,最后就是所有科目都考0分的也该进北大,这就十分荒谬了。所以,依靠分数“一刀切”,是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和效率的无奈之举,其结果就是只能说高于610的人的平均学习能力比低于610的要高,但是却不能保证每一个高于610的人的学习能力都比低于610的要高。

如果你不幸属于那少数几个学习能力很高但是高考没有考好的一员,可能是由于高考那天状态不佳,粗心算错了一道大题,可能是生病,或者偏偏最难的大题考的就是你没有复习到的一个知识点。那么,你需要相信自己,这只是人生路上必将遇到的各种挫折中的一个,成绩并不能说明你的就不行,不能说明你的多年学习我完全白费了,更不能说明你的人生梦想就此彻底破灭了。这是因为,高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它代表一个旧的阶段已经过去,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即将开始。通过高考,那些成绩优秀的人将进入更优秀的大学,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而那些在高考中落后的人,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奋起直追,后发制人。

我的一个大学本科同学的同学,姓张,他就是一个所谓的高考“失败者”,因为几分的差距没有被第一志愿的学校录取,他也不想再复读一年了,所以就进入了一所并不怎么有名的大学杭州大学。进入大学以后,他并未因为自己不是重点大学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的学习,甚至比高中学得更苦。这样努力的结果,是他在本科期间就在一些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四篇论文,其中一篇还得过奖。高中的同学可能不太理解四篇论文的分量,要从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取得学士学位,都不要求发表论文;取得硕士学位,只要求发表一篇论文;取得博士学位,只需要发表两篇论文。他一个杭州大学的本科生,一个人发表了四篇,其用功之深,可见一斑。有了这个成绩,就好比往自己身上贴了一张跟北大清华毕业证同样有分量的金字招牌,本科毕业之后被中国银行录用。工作之后他仍旧非常努力,不到两年就获得晋升,如今年薪已经超过20万。我相信他一定还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觉得如何?

评分一下!

平均评分 0 / 5. 人数 0

未有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