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的确如此,干新闻这行十二年了,随遇而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原先,看到身边不少朋友有的被提拔,有的考上了公务员,还有的还混了个县太爷、副局长之类的乌纱帽,偶尔还有些释然。慢慢地,也就习以为常了。不过,我心底还是明白,在这样,人就颓废了。
新一轮全省公开招考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我所在的这个城市提供了十个职位。由于年年招考,真正缺少人手的部办委局该提拔的都提拔了,该招考的也招考了,实在没有什么好职位了。但省里有任务,市里只得把两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副院长、副校长、信访局、侨联、文联等单位的副职拿出来招考。虽然这些职位并不吸引人,抱着试一试,打破自己目前这种颓废状态的想法,我还是报了名。
笔试前夕,恰好我的同事要休假,我得天天给他代班,加上考试没有归定范围,一下子让我在忙乱中有些茫然而没有方向。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抓紧时间跑了几趟新华书店,想去淘一淘有什么合适的资料。同时拜访了了几位有过考试经历的朋友,听听他们的经验介绍。紧张了一阵子之后,我发觉自己竟慢慢放松下来。我相信自己参加工作十二年的积累应当可以小试牛刀了。
9月28日,细雨霏霏的日子,笔试如期举行。我所报考的职位有19人竞争,十个职位共204人报名。考题很多,14个页码,答题时间180分钟。前面两道题是判断和选择题,共15分,大都是些行政法律法规、哲学、历史等综合知识,虽然大多数题目都是是而非,但来不及多想,我很快就把它们搞定。我知道后面的简答、论述和材料分析和申论,才是自己的强项,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它们身上。有了这种心态,原先还有些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慢慢地平复而安宁。我不得不说,这些专家教授所出的题目十分高明:试题所给的材料紧贴时事,把握热点,所考的理论与个人综合素养蕴含其中。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严谨。真可谓是与时俱进,又彰显考生的个性思维,又与当前中心工作丝丝入扣。阅读、分析、思考、动笔。按照这个节奏来答题,我感到了几分从容……
两天后,笔试成绩揭晓。在19名竞争对手中,我位居第三。可谓是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应该说,面试我准备得比较充分,不仅在网路上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又下载了一些面试的视屏进行观摩。同时,我还请了一些朋友借了一家酒店的会议室,进行了一个模拟面试。听取了许多朋友的意见。最后,我给自己一个定位:面试回答问题一定要有个性,要精彩,要有亮点。这也是朋友们对我的忠告和期待。有了这些心理准备后,我从骨子里感觉到一份难得的自信,仿佛一切都是我的囊中之物了。
10月18号下午,进入面试的考生被封闭在一家酒店的三楼。手机被收走,房间网路、电视、电话全部被切断,连吃饭也是送到房间里来吃。同室的考友戏说我们被“双规”了,那一夜真是度日如年啊。第二天六点起床过早,七点半赶到考场面试。一到考点,我们又被封闭起来。楼下还开来了无线电侦测车,据说是为了防止舞弊。气氛很是有几分紧张。排队抽签确定面试顺序,我抽到了四号。
时间在等待中一分分的流走。随着入场的临近,我发觉自己心跳得特别厉害。看见几位女生在倒退著步子进行放送和调整,我暗自吸了一口凉气,和她们交流起来。对话之间,她们坦然地告诉我,都是第三次、第四次参加这样的考试了。其中,有一位七七年出生的女生,竟然从二零零年就开始考起,今年已经是她第七次参加副县级干部招考。她说:经历多了,一切就习以为常了,劝我不要紧张,也不要想的太多,特别不要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往往期望越大失望越多。
看来,我的对手都是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们的经验丰富得很。不过,我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在我骨子里,我不太相信经验的说法,我一向相信自信来自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