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处处是创业的口号,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甚至很快有了一个创业协会。纳新的时候被同学拉过去帮忙做点事,没想到场面出奇的火爆,小小的会场里熙熙攘攘的甚是热闹。不知是自己独行的太久已不习惯这种场合,还是因为这里太拥挤根本容不下我,一时间觉得吵得人心烦意乱的。忙完了同学吩咐的事情我就匆匆的出了会场。
上大学以来,俯拾皆是俞敏洪、马云、李开复的励志故事,他们受到各种创业人士的追捧,传记和语录一路大卖,流行程度堪比任何世界名著。而我,守着自己的书桌只是清静的过著读书人的日子。
有时候我很困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那么光芒万丈吗?如果我说我不想要那么高的社会地位,也不想追求那么多的财富,只想自由随性的生活,那肯定会被认为胸无大志,没有出息。所以,我只能沉默。
这个时代里那么多的人都迫切的渴望成功,而成功的标志却很单一,就是财富。再说具体点,大学成功与否就在于你是否能在毕业之际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有幸的是大一时读过李开复的书《做最好的自己》,其实如果仔细读这本书,就会发现李开复先生倡导的也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成功可以是自己对自身能力的不断突破和挑战,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的喝彩和艳羡的。
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怎么活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太多的人似乎都活得有些千篇一律。我们的时代又何尝不是呢?总是有榜样不断的催生出来,在成名之后故事就多得不胜枚举。对于经历的描写又逃不脱一些惯常的手法,大学落榜,辞职下海,承受各种压力把事业做大做强。其实,他们在经历这些的时候未必想的那么长远。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到最后谁也不能说尽了前面的风景。
当你们那么热衷于崇拜那些叱吒商场的ceo时,你们有没有想到有哲人一针见血的指出,“富裕就像身上的肥肉”?
能不能允许我平凡地活着?
我不想做老板,只要能安分的工作,拿不多但足够生活的薪水。不需要大房子,一处遮风避雨的居所就可以。家的温暖和幸福不是豪宅可以庇护的,是亲人之间的血脉相连,还有与爱人的同甘共苦。
一个老师曾经在上课时一字一顿地说:“我们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那么多需要只是商家强加给我们的,那房子车子真的是必须的吗?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人信以为真。其实他们只是活的太被动。”之前我对这门课并不是很感兴趣,但对她说这句话时的诚恳依然记忆犹新。
当人们以财富衡量成功时,会有人不为所动吗?希望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