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励志文章: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1
0
(0)

至今记得自己小时候,如果遇到人生重大问题,我鲜少问别人意见,都尽量自己去找答案,因为别人给的答案不一定对自己的问题有效,所以我除了思考、研究、观察、实验之外,还会大量看书、上网搜信息,让自己成为自己问题的唯一解答者。

当我成为作家与老师后,我每天被成百上千的问题包围着,问题包括:我该去考研还是去找工作?我该选择在家乡还是到大城市?我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工作,还是听爸妈的话去考律师?我该选择娶a还是娶b?我明天要考广告学,请问我该读哪些书?我该怎么让自己有成就?我要如何一天读一本书?……

所有五花八门的问题,其实归结起来只有一种:就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百分之百决定自己的人生,为自己做全权的决定。因为自小父母与老师就帮他们把生活与人生方向定好了,一旦长大成人,发现自己可以做决定时,却开始害怕自己做的决定会有错、会受伤、会失败,所以拿着自己的问题到处去问人,病急乱投医,到处拿别人的药方来医自己的病,就像是拿着指往别人家的地图在找自己回家的路一样荒谬。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场大学演讲之后,有位学生兴冲冲跑来问我:“老师,我下个月就要去巴黎了,你能告诉我你对巴黎的看法吗?”我还记得当时我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看着她说:“天啊,这是你第一次去巴黎,你怎么舍得把你对巴黎的‘首度定义权’交给我?你拥有最宽广、对巴黎探索后的首度定义权,这是你生命专有的,不该让任何别人的看法阻挡在你与巴黎之间!”

一如我在《10堂量子创意课》书中提到的: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已经多到无可数计,似乎大家都把我当成了活的搜寻引擎,包括“我下周要去印度了,你能推荐我去哪些地方吗?请问我应该搭哪家航空公司?我该住在哪里?”诸如此类的,我只觉得很奇怪,现在网路信息这么发达,怎么不自己上网好好查、好好比较?把找数据的过程也当成是旅行的一部分?而不是连旅程细节都要听别人的意见,吃喝玩住都跟着我的足迹,那你的旅程就跟我的没两样。

“创意”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命的主动、积极、自主、负全责的态度,“创意”不是某类行业、某项职业或是某种环境,不要做一个“老跟别人要现成答案”的人,这样就像“老吃成药却不自己想办法改善体质”,久了自己都失去自愈力。我自己就是个不爱向人要现成答案的人,因为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能解决,所有的解答都藏在问题里。我当然也希望读者、学生也都是自己探索答案的主动者,如果我轻易地给了答案,就剥夺了他们探索的乐趣——这包括跟我要现成书单(有的还问我这本书跟那本书有什么差别)。

要我在书上签一句座右铭的读者,如果当场时间允许,我都会苦口婆心跟他们说:“自己的书单得自己找,因为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的主专长是什么、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人生打算往哪个方向发展,你得自己去从第一本有兴趣的书开始读起,然后从这本书再去延伸阅读下一本书……你得有自己的图书分类系统,就像你无法搬一堆不适合你家风格的家具往家里放,你得清楚知道你自己的体质,为自己点菜,而不是照本宣科吃别人推荐的东西。”

千万不要做意见或是现成答案的乞讨者,请做自己生命的拓荒者、先锋部队,请去探寻自己知识与智慧型的上游,如此你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走出不一样的第一步。

觉得如何?

评分一下!

平均评分 0 / 5. 人数 0

未有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