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个逆天的公司——3M,对,就是那个卖口罩的3M。
在福布斯全球1000家创新公司评比中,3M公司位列第3,排前两名的分别是苹果、Google。这样说也许你不容易感知,举一个例子:
最近北京雾霾爆表,你无论如何也猜不到,街上人手一只的3M口罩的原型竟然是该公司多年以前发明的一款一次性胸罩,经过几次改进,戴在胸上的玩意出现在了你的脸上,够奇葩吧!
3M是美国的一家百年企业。全称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MinnesotaMiningandManufacturing),光看这个名字,你可能以为3M是做矿石生意的,其实不然,这个奇葩的公司产品种类超过6000种,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化工、电子、电气、通信、交通、汽车、航空、医疗、安全、建筑、文教办公、商业及家庭消费品。你听过的流行音乐磁带,你写作业用过的便利贴,透明胶带,你刷过的信用卡…都是这家公司的发明。
这么一说是不是感觉3M像一家五金杂货店?姑且就认为它是一家五金店吧,去年这家五金店收入308.71亿美元,全球员工接近9万人。
爆品制造王
成立于1902年的3M如今已经是113岁的高龄,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保持鲜活的创意都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3M创新机器依然相当强劲。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是3M公司最强悍的一招。
3M对创新的定义是这样的,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思想,而是一种得到实行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思想。“如果你没有不断地改变你的产品,没有爆品出来,公司会死。”
你永远也不知道3M下一个产品是什么,3M公司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你可以确信的是,凡是3M发明的新产品,肯定能成为爆品。
爆品来自于不断地创新,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公司一直秉承的理念——开放式创新(openinnovation)。
所谓开放式创新指的是,3M认为技术不应该有壁垒,任何产品或者制造技术可以提供给世界上任何企业进行任何处理。
3M涉足63个行业,在全球70多个国家拥有分公司或实验室,这些分支每一个都进行着自己的研究项目,同时和整个公司的研发业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公司的每一个独立的技术员都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特定业务、实验室、国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们也是3M全球技术社区的一部分。3M不限制员工从一个业务跳到另一个业务,甚至跨越国界线也无所谓。
公司管理者或者实验室负责人一般在公司10个部门待过,他们在3M的内部环境中成长起来。首席技术官PALENSKY在3M公司工作了34年,在这么多年里他做过14种不同的工作,跨越了3个国家5个不同的产业。他认为不断的移动对创新至关重要。
比如说,3M推出的过的一款砂纸,矿物技术来自磨料部门,塑形技术都来自光学部门,涂层技术来自磁带部门,数学建模和断口分析来自企业的研究中心。总而言之,磨料部门用七种不同的技术来创造产品,其中只有两个来自该部门本身。
“15%原则”背后的强大文化
3M公司有支持创新的强大文化,在创新的道路上,3M鼓励员工犯错,3M的哲学是,如果你不犯错,只能说明你什么都没有做。3M一个化学家的故事已经传为佳话——她偶尔把一种新化学混合物溅到网球鞋上,几天之后,她注意到溅有化学混合物的鞋面部分不会变脏,该化学混合物后来成为斯可佳牌(Scotchgard)织物保护剂。
公司最有名的“15%规则”,3M允许每个技术人员至多可用15%的时间来“干私活”,即搞个人感兴趣的工作方案,不管这些方案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而大多数公司对这种干”第二职业“的行为持坚决制止的态度。把牙科的技术用到汽车上这种黑科技,就是“15%“的产物。通过制造这些不同寻常的关联,3M一直保持着创新的步伐。
2005年,3M花在研发上的钱高达12.4亿美元,这一年3M公司的收入210.2亿美元,而且这些研究费用大部分用在基础研究或者非直接实用性研究上。虽然高额的研发投入并不一定能产生直接效益,但是3M公司一直坚持这么做。
此外,3M公司对创新的奖励也非常给力,每年都会选出年度最佳创意,3M给出的奖金是10万美元。
詹姆斯·科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这样写到,”如果拿生命做赌注,赌我们研究的哪一家公司会在今后50~100年哪一家继续成功和适应,我们会把赌注下在3M上。”走过了113年的沧桑历程,3M依旧保持着青春的风采,这也是创新精神给予企业最好的馈赠!
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