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邦妮写的新戏即将在韩国开工了,她在微博发表了一段感动的心情。这时,有个网友评论说:“没啥名气就不要拍了,等有实力时再拍也不迟。”
这个评论看着很眼熟呀,曾经有个网友也给我留言说:“写得不怎么样就不要发表了,乱了规矩,还给编辑添麻烦,等写得好了再来发表也不迟呀。”(对方是没恶意的)
对于网友的评论,邦妮的回复是:“实力不是等出来的,是一直做一直做一直做干出来的。”
我要举起双手双脚来为邦妮的回复点赞。
其实名气也好,实力也罢,都是从无积累到有的,而这个积累的过程,绝对不是想出来的,或者是等出来的,是一点一点从最小的事情做出来的,是经过一段漫长的重复历练后堆积起来的。我想几乎没有人可以从无直接跳跃到有的吧。
就像有小伙伴羡慕我的微信公众号有不少朋友订阅一样,当时我第一次感觉到勤勤恳恳积累的魅力,要知道我刚开始写的时候,也是一个读者也没有。这些在别人眼里看似轻而易举得到好处,对当事人而言,是日复一日一直做一直做干出来的成果,绝对不是等出来的。
当然也有朋友不赞同我的方式。我记得石头曾经这样教训我:“宁缺勿滥啊小姐,我觉得你要先想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再去做。不是懵懵懂懂的时候就跌跌撞撞地去做了。做不好,宁愿不要做。”
我反驳他说:“可是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的啊?写文章也一样,我不是一落笔就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的啊?如果我一直不知道呢?难道就要想到长发及腰,等到地老天荒?还有,什么叫做不好就宁愿不要做?没有经历过不好怎么会做得好呢?不是所有人一做就能达到天才的水平?有几个人不是从做不好到做得好锻炼过来的?NO!我不想走你建议的这条路。”
而事实是,大多数人都不一定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那怎么办呢?我认为有模糊概念时,就可以行动了。
去年我决定每天写一篇文章之前,脑海里就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好像我挺喜欢写作这件事情的”。对于我适不适合做这件事情,如果要写,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写,这些问题我一点具体的想法也没有。
现在回想起来,我马后炮地发现:其实只要有一点点想法时就可以开始去做了,这样做着做着,你才会慢慢发现,这件事情适不适合你去做,如果要做,你可以往哪个方向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迷茫会一点一点地消散;发展的方向会慢慢在摸索中找到;大家都渴望的实力,也会在不断重复做的历练中积累起来。而且我觉得,就算你去做了,却又发现这件事并不适合你,这之间也不会是损失。
相反,我敢打包票,如果只是想,只是等,不真正着手去做,你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所以,不要瞧不起那些还没有名气,还没有实力的人,谁不是从无到有的呢,况且你在等名气和实力来光临你的时候,人家已经迈开了脚步。
之前有个节目说,刘德华是一个很不错的投资人,因为他在香港会给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投资,给香港电影业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
又有一个言论说,为什么国内没有年轻的导演,因为没有人支持新人呗,也没有人会给新人投资。等新人真正熬出头的时候,已经四五十岁啦!
前几天笨蛋的男友跟笨蛋求婚时,连一只钻戒都拿不出来,笨蛋就问他:“你那么想结婚,怎么不存点钱?”对方说:“现在工资不高,存的都是小钱,没意思,等以后赚大钱的时候再存也不迟。”
这个逻辑,又让我想起文章开头网友的评论。我听完后,“嗬嗬”了两声。
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