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房思琪不再有,一个个进出精神科诊间、会谈室那既苍白又寂寞的灵魂!

愿房思琪不再有,一个个进出精神科诊间、会谈室那既苍白又寂寞的灵魂! 1
0
(0)

26岁,正是大部分人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可对台湾作家林奕含来说,她的人生却永远地在26岁画上了句号,哦不,应该是省略号,她是带着遗憾离去的。

17年4月27日晚,林奕含在自家卧室上吊自杀。患上抑郁症的她,不久前刚发表了以自己早年被性侵经历为参照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林奕含离世的消息传遍了各大社群,成了热门话题。性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只是过多的人不愿意去揭开这被世人公认丑陋的一面,而林奕含用凄美的文学语言将自己被性侵的经历淡淡地讲出来,人们的情绪开始被触动,可世上已无林奕含。

热议的话题终将被人们淡忘,但伤疤不会,它会一直留在那里提醒你曾经受过的痛。

让我十分痛心的是小说女主角思琪曾多次暗示父母自己需要性教育,“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父母的回答凉了她的心,她开始明白,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故事终将被淡忘,我们也救不回林奕含了。唯一能做的便是认真吸取教训,思考我们引以为傲的教育中到底缺失了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教会孩子们什么,不要再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房思琪”。

林奕含的爸爸是”台南怪医”之称的知名皮肤科医生,林奕含算得上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可即使这样,也能在书中找到父母性教育缺失的痕迹,也能感受到她对父母性教育缺失的失望。

为什么是我不会?为什么不是我不要?为什么不是你不可以?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整起事件可以化约成这第一幕: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

我们的教育告诉孩子们要有礼貌、尊敬长辈,不能反抗长辈,要接受长辈的好意,却忘了告诉孩子们如何辨别好坏,忘了教会孩子们如何拒绝反抗。长辈是天,不管做了什么都要尊敬,横亘在中间的那道沟,叫做年龄。

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有教养的思琪在李老师性侵她之后,却有种作业没有做好的感觉,并为此道歉。思琪太有教养了,如此地温顺听话。在李老师第一次性侵后,下周作文课她还是去了。

社会崇尚美德,我们也极其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为一个具有美德的人。可正如林奕含书里所说:“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给予孩子在该生气的时候生气,该礼貌的时候礼貌的权利才是帮助他/她更好地保护自己、融入社会。

而作为父母更要平等地去对待孩子,不要在孩子对这个世界提出疑问、提出需求的时候一语否定,用包容的心态去回答孩子的问题,真正去步入孩子们的内心。

李国华心想,他喜欢她的羞恶之心,喜欢她身上冲不掉的伦理。

如果这故事拍成电影,有个旁白。

旁白会明白地讲出:

“她的羞耻心,正是他不知羞耻的快乐的渊薮。射进她幽深的敎养里,用力揉她的羞耻心,揉成害羞的形状。”

社会对性永远是充满禁忌感,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伦理道德让我们羞于去谈论性,更别提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教会孩子认识自己身上性器官,保护自己。

许多家长说孩子还小,不需要性教育,可强奸犯们不会因为孩子小而产生一丝怜悯之情。

然而一个女生被强暴,全世界都觉得是她的错,为什么穿的如此暴露,为什么不反抗,全世界都在指责她。这种指责让她最后觉得也是自己的错,陷入不断自责的深渊,出不来。

作为父母,在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应该首先给予最基本的关心与支持,再去追究谁对谁错。

父母应该坚定地告诉孩子们:一个人的贞洁清白,与她是不是处女/他是不是处男并无关系。万一遭遇了不幸与伤害,那也不是自己的错。可惜的很,没有一个人勇敢坚定地站在林奕含面前,告诉她:你是对的。

为什么李老师可以一个女学生换过女学生呢?

在面临高考时,学习真的是太枯燥了。

这时有风趣、文学涵养厚重的李老师成了枯燥生活的点缀。

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紧紧地将孩子们束缚在同一个跑道上,枪声一响,没有人敢落后。

父母们饥渴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们报五花八门的补习班,上午补数学语文英语,下午补数理化、地史生,就这样理所当然地把学习的任务推给老师孩子们。这也才给了李老师以辅导作文为由性侵思琪的机会。

很多父母在学习上只看结果,很少看过程。孩子一旦落后了,父母们会在旁边吹着哨子,喊著“加油”,却很少真正上跑道与孩子们一起经历这场赛跑的艰辛。

直到孩子跑累了摔倒了再也跑不动了才发现,哦,原来这场赛跑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作为家长,其实更应该做的是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最后,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大学期间,我偶尔会去托管班兼职,辅导小朋友们做作业。工作繁忙的家长们,常常把孩子寄管在托管班,只需要送孩子去、接孩子回,扮演一个接送的角色即可,真是省心又省力。

一次在托管班辅导学生做作业的时候,一个短发的初中女生轻描淡写地告诉我她曾在一次早晨上学路上遇到露阴癖,不只她遇到过,她的同班同学也遇到过。

“你不害怕么”?我惊呆了。

“不害怕啊,我就是觉得恶心,连早餐都吃不下了。”

“为什么你爸爸妈妈不送你上学,这样你自己一个人多危险。”

“我妈妈早上去上班,我爸爸在睡觉,没有人送我上学。”

没有人送我上学……

为了撑起一个家庭,父母们为了孩子努力工作,但却很少真正花多时间去了解孩子经历什么。也许在父母们看来,孩子们那些简单的经历看来真是幼稚,与自己饱经沧桑的岁月相比,不值得一提。林奕含写书的目的是希望社会上不要再有第二个房思琪,我亦如此。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屠杀,不是集中营,而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如果在房思琪被性侵的故事里,父母前期给予的陪伴、理解与关爱多一些,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我不知道,也无从知道。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做过调查,全世界18岁之前的未成年人有被性侵经历的女童大约占到20%,男童占到5%~10%。这个比例是如此地高,几乎每10个人就有两个人有被性侵的经历,这个比例也是如此地让人寒心,冷冰冰的百分之二十,却是无数人背后悲惨的经历。

我不希望父母们能够在降低这个比例上做多大的贡献,只愿父母们在这场漫长的教育中,包括性教育,再也不要轻易缺席,多给孩子们一些关爱、了解与陪伴,“做孩子的朋友”请不要再只是说说了。

从现在开始,父母们都不要再旷课了,让我们跟孩子们都一起准时开学,一起将这个比例降低到乃至为零,好么?

原文出处:

觉得如何?

评分一下!

平均评分 0 / 5. 人数 0

未有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