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起眼的人,也许在人群中就是路人甲,
在你眼里他就闪著金光,这往往是一种匹配。
那种自带偶像光环的在八字里是有体现的,
人总是选择愿意相信的人,但为什么相信?
是绝对的有理有据吗?
遇到了一个困难的任务,心里想到“我肯定做不到”,
结果在最后也真的失败了,
却这样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原本就做不到〞。
〝越是相信什么,越会发生什么〞
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实际存在的。
在心理学中,这种人的自我暗示、先入为主的判断
对事件结果产生影响的现象,叫做“自证预言效应”,
也被称作“自我应验预言”。
我们有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
让自己最初设下的预言成真,
就像给自己下了魔咒一样。
这种效应不仅对消极、负面的念头成立,对正面、积极的想法也同样有效。
如果坚持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到某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其实是会提高我们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实际上,事件之所以会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是因为人的观念或期待会影响到行为,
行为会影响结果,最终印证最初的想法。
比如,一个正在找工作的人,在收到面试邀请时
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会被录取,那么他
便更容易在面试中紧张、失误,果然表现不佳,没有被录取。
除了我们自己的预期会成真以外,别人对我们的期待,
特别是自己喜欢、钦佩的人对我们的期待,也会成真。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向某所小学的教师汇报了他认为会在新学期中
取得比较明显进步的学生名单,在八个月后再次对这些制定的学生进行测验,
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确实有了明显进步,教师也对他们有较高的评价。
在上述实验中,由于老师有了“这些孩子有进步潜力”的观念,
因而对他们更为关注或是更加赋予期待,学生在接收到这种“高期待”信号之后,
也会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最终真的取得了学业上的进步。
可见,积极想法会带来好的结果,
但是消极、悲观的信念则会让我们表现更糟。
多用积极的语言给自己一些正面暗示,就算是面对艰钜的挑战,
也多对自己说一些激励勇气的话语,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假装自己能成功,直到真正获得成功(”Fakeituntilyoumakeit”)。
在与人相处时尽量避免先入为主,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度放大别人的缺点,
用全面、包容的眼光看待对方。
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做的好的地方,
多帮助孩子看到他们自己的长处,
在教育的过程中多表达对孩子的信心和鼓励。
尽管自证预言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证据,
我们在生活也常常会见到与这个效应相悖的现象。
比如,有时候人们在产生否定自己的想法后反而心有不甘,
奋起直追,最终逆转了最初的观念。
意识到该效应的局限性后,
我们在生活中也只能适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