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会「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2020年,学会「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1
0
(0)

近几年,“断舍离”这个词很流行,但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却不知其意。“断舍离”这个概念起源于日本,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于2000年提出。它是一种人生整理观念。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生活回归舒适。

一、我们生活在不断做加法的年代

当前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各种购物节日、打折活动层出不穷。
我们跟随着大众的脚步,不断积累知识、经验、金钱、更优质的商品。但在这追逐、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又获得了多少幸福呢?

打开塞得满满的衣柜,却几乎找不到一件适合自己的,然后又去购物,但买回来没几天,又不喜欢了。
所有的物品,就像这些刚买回来的衣服一样,只有短短的满足和幸福。

我们或许已经走入了消费社会的误区:

1.执著于过去
我们的大脑痴迷于过去的成功、过去的经验、过去的悲伤痛苦。我们珍藏了很多很久以前的相册、信件、纪念品等旧物。如果我们过度地执著于过去,那么我们就会忽略掉眼前的现实世界。

2.逃避现实
我们经常会给自己找理由说没时间整理,其实我们是在逃避现实,不是忙到无力整理,而是因为我们关注的东西太多,每个都放不下。所有事情堆积在那里,我们也会变得更加沮丧。

3.恐惧未来
我们常常会认为这些东西“迟早要用到”,不停地为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事件储蓄物资。但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担忧未来的表现。未雨绸缪是好事,但反应过度就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忧虑。

二、清理空间,审视心灵

山下英子在书中解释说:断舍离就是,“断”掉不需要的物品,“舍”去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执著。

但“断舍离”不仅仅是收拾外界的杂物,更重要的是达到整理内心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目的。

约书亚·贝克尔,是美国的一位高富帅。22岁就拥有来豪宅名车,经常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生活并没有因为拥有这些东西而变得幸福。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舍弃掉家中多余的衣服、器物。最后,家中90%的东西都被清理掉了,只剩下来288件生活必需品。

经过对物品的整理,他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什么是必需的,什么是不想要的,整个意识变得非常清晰。

他从小就想当一个作家,却一直没有时间拿起笔,现在,他明白了自己的内心,于是他开始行动,两年后,他出版了《少即是多》,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家。

他说,“丢弃生活中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第一次感受到了富有。”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我们自己。只需三步,我们就可以通过整理改变自己的生活:

1.不断审视当前自己和物品的关系
发现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

2.通过审视,你关注的重点从物品转向自我,以自己为主角
“我到底需不需要这个东西”,一旦开始思考,你在对物品的整理中,将重新认识、发现和肯定自我。

3.将物品替换为你自己“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
把真实的自我固化到生活里面去,你的周围环境会因此而变得清爽,心灵环境和精神面貌也会变得自由放松。从内在到外在,彻底焕然一新。

懂得自己的需求,不过度沉湎于五光十色的物质中。不管东西多贵、多稀有,如果不是我们需要的,再好也不要。

三、断舍离,是一种高级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种通过对身心灵的整理,收获轻松快乐的情绪,最终成就自立、自在和自由的生活方式。就像曾国藩所言,「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

好好整理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减少不走心的朋友,拒绝不必要的资讯,减少让自己不开心的生活方式。

即便命运曲折,也要专注在自己的人生和热爱的事物上,坦然舍弃、潇洒放手,满怀热情度过余生每一天,收获内心的自由与从容。

白岩松曾在《光阴的故事》里这么说:「到了三十岁最大的人生感受是减法;有的人在二十多岁时拼命做加法,但是忘了做减法。你不是什么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全都该去做。」

人生本就是在做减法,过一天少一天;而当我们堆积,认为所有的事都很重要时,生活就开始失衡了。

学会抛弃「总有一天会用到」的想法,拥有并不等于幸福,很多时候它还是我们的累赘;失去,反而能成就更多的美好。在拥有和失去间,我们会逐渐修炼出一个更丰富、多元的自我。

觉得如何?

评分一下!

平均评分 0 / 5. 人数 0

未有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