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降清挖了郑成功祖坟,出一策害死数十万人,最终被开棺戮尸,他就是….

此人降清挖了郑成功祖坟,出一策害死数十万人,最终被开棺戮尸,他就是.... 1
0
(0)

1656年,也就是顺治十三年,清政府为困死郑成功,颁布“禁海令”,严令“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许入口”,沿海谋生的渔人和商贾,被从根本上断绝了生计。1661年、1662年,清政府两次颁布更为残暴的“迁界令”。从山东至广东,所有沿海各处居民一律内迁50里,所有沿海船只悉数烧毁,片板不许留存,而迁界时限仅有3天,必须“尽夷其地,空其人”,界外地区房屋全部拆毁,不愿迁走的居民无分男女老幼一律砍掉脑袋。迁徙之民被迫离开故土的时候,扶老携幼,行乞街市,饿死病死,不计其数。据粗略估算,仅粤东八郡死亡人数便达数十万。

这一政策不仅给沿海人民造成无边的苦难,最可怕的是禁锢了整个国家的眼界和活力,远离了海洋,远离了国际社会,掐断了接触近代文明的机会,让中国成了世界的落伍者。而“禁海令”这个罪恶政策的最先提出者,却是一个汉人,他就是降清的原郑成功部将黄梧。

郑成功收复台湾

说起投降清朝的郑成功部将,大家都会想起施琅,但是施琅开始只是被封为“同安副将”,立功后才被封为“靖海侯”。而这个黄梧,投降清朝之后却被封为了公爵——“海澄公”,仅次于王爵。

黄梧是福建漳州平和县,原本在县衙作普通差役,后来杀了平和县令,参加了郑成功的部队,成为一名将领,任前冲镇(今海澄)镇帅。后来因作战失利,黄梧“戴罪代守海澄”。但黄梧知道郑成功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再犯错送命,于是率众献海澄归顺清廷。海澄是郑成功的粮仓和军械库,此举致使郑氏损失“粮粟二十五万石、军器、衣甲、铳器及郑军将领私蓄无数”。清朝自然是喜出望外,封黄梧为“海澄公”。

郑成功塑像

被授予那么高的荣誉,黄梧于是全力以赴为新主子效命。他不仅屡败郑军,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灭贼五策”,也叫“平海五策”,为清朝最终战胜郑氏集团做出很大的贡献。这五策中前两条就是禁海令,寸板不许下海,断绝郑氏物资供应,并且明确提出“违者死无赦”。

第五条是安置投诚兵官。而最损的则是第三条和第四条,一是马上杀掉在京受押的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一是挖掉郑成功的祖坟,“加以迁毁,慕露殄灭,使其命脉断,则种类不待诛而自灭。”

就这样,清廷采取了他的计策,郑成功的父亲及叔叔被清廷杀掉。而郑家的祖坟,也被黄梧亲自带人挖开,祖先尸骨暴露于野,状极凄惨。

由此郑家与黄家算是结下了血海深仇,报应很快就来了。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耿精忠联系黄梧一同造反,黄梧本就有病,惊吓之下,一命呜呼,只有57岁。后来,郑经率兵攻陷了黄梧的家乡漳州,面对这个轼亲灭祖的仇人,郑经大开杀戒,把黄梧坟墓掘开戮尸。其子黄芳度投井,郑经将其尸首也从井中拖出毁尸泄愤。黄梧的母亲、妻子全部自杀,其他家人被杀死的有三十余人。幸亏他家还造了一座坚固的土楼自卫,没有被攻下,否则非被灭族不可。自此郑黄两家结下血海深仇,据说“郑黄两姓不通婚”就是由此而来。

祭祀黄梧的祠堂今日尚存

在历史洪流之下,黄梧投降清朝我们不再评价,但上平海五策,并且亲手实施挖掘郑氏祖坟,这在传统社会绝对是令人发指的行为。他与郑成功之间本无私怨,即使兵败所受之罚也并不重,为什么非要下此毒手呢?或许,想在外族新主子那里获取信任也只能如此了?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或是觉得实用或有趣的话,请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看吧!

文章来源:

觉得如何?

评分一下!

平均评分 0 / 5. 人数 0

未有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