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李嘉诚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在这里,李嘉诚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为香港的塑胶花大王,开始香港首富的人生。
1968年5月,何亨健和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生产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后来又转产发电机的小配件等。1980年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
后来,就有了拥有200多家子公司的家电产业龙头企业——美的。
挂在嘴上的朋友千好万好,一到要借钱的时候就没影了。借钱才是检验人际关系的标准,没有之一。“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说的就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状态,就在这一借一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就上来了。
回头看看国内这些光鲜亮丽的商业大佬,创业遇到资金困难,谁不是勇敢背负一身债奋力前行?
史玉柱搞脑白金时向朋友借了50万,马云是18个创业伙伴凑了50万,就连现在时常占据“中国首富”宝座的万达掌门人王健林也曾经多次为资金问题发愁。
在王健林创业初期,有个启动项目需要2000万的贷款,但是银行不借。
“后来政府指定我找某银行行长,但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都躲起来。”
“有时候见到他了吧,他从后门跑了,我在走廊傻等;有的时候在走廊里堵他,他说“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等我再去,他出差去了!当时就为了拿到这笔贷款,有的时候一站就是一整天。”
“当时站在走廊里面这种感觉,这种耻辱,觉得太卑贱了。”
能屈能伸的王健林勇敢扛了过来,还把万达做大做强,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生导师。所以他才有底气建议现在的年轻人想成为中国首富,就要“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挣它一个亿”。
创业初期的资金成本,场地租金、办公设备、员工工资……样样都是要花钱。谁也没有提前准备好一麻袋的钞票才开始创业,大多数的创业者的起步资金都是七拼八凑借来的。
正因为背负了债务,他们才有持续的动力支撑著公司走下去。
鹅厂老大马化腾曾经想过卖掉QQ,一时卖不掉,同时用户太多维护成本太大,他只能四处筹钱。银行没听说过凭“用户注册量”可以办抵押贷款,国内投资商关心的不是技术,而是腾讯有多少固定资产。
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底线,马化腾决定留下QQ自己养大。万一当初他把QQ给卖了,不知道今天的BAT三巨头会不会换人呢?
至于“我今天之所以能成为百万富翁是因为我爸爸留给了我一千万”这种梗看看就好,毕竟创业者常有,而富二代不常有啊。
创业的浪潮已经越来越低龄化,大学校园里都能看到创业团队的身影,比如宿舍旁的奶茶店,校门口的快递点,还有活跃在朋友圈的微商团队,谁能说他们不是未来的商业大佬?
如果无法得到家里的经济支持就轻易放弃的话,那这个人大概一辈子都跟创业无缘。
如果你眼前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培训机会、进修机会、创业机会,你是会因为害怕没有资金而停步不前还是努力借钱一定要抓住机会让自己成功呢?
勇敢地说出那句“yes,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