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中有一片陽光,充滿自信,不甘平庸

只要心中有一片陽光,充滿自信,不甘平庸 1
0
(0)

有這樣一個實驗:一位長跑運動員參加一個五人小組的比賽,賽前教練對他說,據我了解,其他4人的實力並不如你。

於是,這名運動員輕鬆地跑了第一名。後來教練又讓他參加了一個十人小組的比賽,教練把平時其他人的成績拿給他看,他發現別人的成績並不如自己,他又輕鬆跑了第一名。

再後來,這個運動員又參加了二十個人的小組比賽,教練說,你只要戰勝其中的一個人,你就能取得勝利,結果,比賽中他緊跟著教練說的那個運動員,並在最後衝刺時,又取得了第一名。

後來,換了一個地方,賽前,關於其他運動員的情況,教練並沒和他溝通過,在五人小組的比賽中,他勉強拿了第一名,後來十人小組的比賽中,他滑到了第二名,二十人的比賽中,他僅僅拿了第五名。而實際的情況是.這次各個組的其他參賽運動員,同第一次的水平完全相同。

是的,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就是這樣,欠缺對,對手能力的估量,而往往給自己安排著一個較低的位置,就像上學時的學生們:國小的時候,自己是班裡的佼佼者,覺得第一名非自己莫屬;升到國中後,人多了,覺得自己能考個前十名就不錯了,於是一旦考到前十名,便沾沾自喜;高中以後,定的目標更低,即便考試稍有出入,也會安慰自己道:高手這么多,已經很不錯了。就這樣,他就會一步步從優秀走向了平庸。

一個著名的企業家曾經說過,一個優秀的人才,他的自信力,恆久不衰。假使我們原先是一塊金子,也最後會因為缺乏永恆的自信,而甘心變為一粒沙子。我們原本是優秀的。只不過,是我們缺乏自信心,一步一步把我們從優秀的高位上拉下來,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自甘平庸,是人生的一場災難,也是人生的悲劇。只是,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導演了這場災難和悲劇。

任何人都不是無所不能,所以免不了求人。其實,很多時候,求人真的不如求己,別人能做到的,也許你也能做到。

國畫大師齊白石三十二歲時,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畫師。那年他的家鄉來了一位號稱篆刻名家的文人,求他刻印的人很多。作畫是需要用印的,可齊百石是木匠出身,不會篆刻,平時作畫用的印章都是找人刻的。於是,他拿了一方壽山石去求那人刻枚印章,那人看也沒看,就隨手放在了一邊,說讓他過幾天去取。

過了幾天齊白石去取。那人退還石章說:“磨磨平,再拿來刻!”齊白石見壽石光滑平整,心下就很鬱悶,但既然人家這么說,只好耐心打磨了很久再送去。誰知那人又是連看也不看,仍隨手擱在一邊。又過了幾天去問,仍退還壽石,態度倨傲地讓齊白石回去再磨。齊白石氣憤之下,收回壽石,決心自己學習刻印,以後再不因此受制於人。齊白石說乾就乾,沒有刻刀,他就找到一把修腳刀動起手來,並連夜刻成一方印章。

第二天,齊白石把自己用修腳刀刻的這方印拿給別人看,沒想到居然贏來一片誇獎聲。從此他不斷向方家請教刻印方法,並參用雕花手藝,慢慢地學起篆刻來。靠著這種不甘平庸的精神,齊白石最終成為集詩、書、畫、印於一身的藝術大師。

試想,如果當時那個人爽快地把印章給齊白石刻好了,還會有自成一派的齊白石篆刻藝術嗎?看來,即便是大師,潛能也要靠激發,但關鍵是你別自甘平庸。

還有一個故事。據傳,有一天,東坡居士曾就觀世音大士念經坐像,向老朋友佛印禪師發難:“彼自是觀音,何必還要念自己的經?”

佛印笑曰:“求人不如求己。”

不但智睿地化解了東坡的發難,而且讓世人回味無窮,獲益匪淺。

萬事我們都會去求觀音,卻不知觀音手持念珠也是在求自己。自己不努力,別人再使勁兒,也於事無補,最多只能使你變得更懶惰、更具有依賴性。別人優秀了,平庸的還是你自己。

求人不如求己,因為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把別人的阻力變成助力,把別人的幫助化成動力,自己的前途自己去把握,才能走向輝煌。只要心中有一片陽光,充滿自信,不甘平庸,我們自己也是觀音。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