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勵志文章:感謝逆境

經典勵志文章:感謝逆境 1
0
(0)

有這樣一個故事,原文我記不大清,大意是這樣的,說有“好事者”做了個實驗,把一隻青蛙扔進一口沸水鍋里,這隻青蛙感覺不妙,縱身一躍,竟然安然脫險。於是“好事者”又換一種方法,把另一隻青蛙放到了一口涼水鍋里,在鍋底逐漸加溫,這隻青蛙絲毫沒有覺察到大禍臨頭,在鍋里安祥的伸腿縮臂,做著貨真價實的蛙泳,水溫漸高,這隻青蛙就這樣被平靜地燙死,至死也沒有一點跳躍的意念。文章讀畢,竟把我嚇出一身冷汗,果真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兒時就熟記了這句古訓,只是從不去思考,今日讀著“活生生”的例子,才逼迫我大徹大悟了。

還別說,這觀念一轉彎,紛繁的世事好事就好懂多了。翻開五千年厚重的華夏歷史,縱覽古今名流賢達、王侯將相所以成大事者,大都經過逆境的苦心修煉,勵志圖強,從而一舉成名被天下所聞。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看看他們的經歷,你就知道他們所經過的苦難和逆境。看來,人若要成就一番事業,首先就要飽嘗失敗和挫折的滋味,只有常年在苦水中浸泡後,才能真正體味到成功的甘甜。“失敗是成功之母”,也就是這個道理。

人最難的就是人性深處的自我磨鍊。人的心性磨鍊,遠非讀幾則聖賢古訓,通幾篇錦繡文章所能代替。逆境對人的磨鍊猶如春雨潤物無聲卻深刻,它迫使人經常在心靈深處同自己對話,自調節心態,以至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從而使自己意志如鋼。俗語說的好,“玉不琢,不成器”,好鋼沒有在爐火里的千錘百鍊,就難以成就其堅不可摧的“體格”。

我們的聖亞孟子有幾句名言佳句,“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言語簡短、精闢,耐人尋味。看來,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先賢孟子就清楚,在逆境中的修煉對人的成長是必不可少和至關重要的。一個胸懷大志之人,沒有千百次挫折、失敗的經歷和磨鍊,除不盡心中的浮躁氣和世俗氣,以及與生俱來的虛榮心和惰性,成就大事業是絕無可能的。古人云:“夫大將者,每逢大事有靜氣”。這種靜氣,就是無數次血與火的鬥爭中修煉出的一種品格和意志,臨危而不懼,泰山崩於面前而不變色。像唐僧取經,如來佛沒有對其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沒有對其心性、志氣的磨練,真經豈敢交於他去傳揚。

逆境就是這樣,在每個英雄創業的路上,必定要與其相逢。如何以平靜的心情對待逆境,實際上就是在考驗每個英雄的精神內蘊。縱觀古今多少英雄成敗事,其實大多並不是因為才學不濟,而恰恰是輸於在逆境中韌勁的不足,沒有把英雄氣挺到最後,沒有等到雨過天晴時節。

前些天,讀唐浩明的歷史小說《曾國藩》,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書中講曾國藩審閱幕僚寫給皇上的奏摺,當讀到“屢戰屢敗”後,略作思索,用毛筆蘸墨將“戰”和“敗”兩字做了調整,可別輕視這小小的變化,其用意頓時大相逕庭。那是對自己艱難歷程的總結,更是對自己堅韌意志不露痕跡的自我肯定,一種昂揚的鬥士情懷充斥筆端躍然紙上,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也正是憑藉這種超人的意志,曾國藩領導的湘軍由敗到勝,把席捲大半箇中國,歷史上聲勢最浩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鎮壓。當然,曾國藩的“功績”固然不應該讚美,但其不畏艱險,不怕困難,愈挫愈強的英雄氣概,是值得我們深刻體味和感悟的。尤其是處於逆境,這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是我們戰勝困難的最重要法寶。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