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不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

你為什麼不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 1
0
(0)

有人愛特我,讓我幫忙轉發一條微博,我去看了,沒看明白,問,給我一個連結,我打開了,是錯誤頁面,又給了一個連結,是一條微博,這回,稍微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沒有詳細的資料。

原微博是篇非常好的文章,引經據典,恣肆汪洋,才華橫溢,我隱約能夠感到事情之間的聯繫,但是不明確,讓我花太多時間去查證,我也覺得不值得,所以,在確認基本事實後,我先幫忙。

但這個事例是有點特殊的,更多的時候,我可能不幫忙。

因為我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我遇到過很多求助,有的幫有的不幫。

我自己,也求助過很多人,有的被幫有的不被幫。

不被幫的原因,我也總結過,比如人微言輕、對人無用,這是一種,比如所求助的事和對方的風格不同,不容易出手,這也是一種。

被幫與否的關鍵原因,我覺得不外乎如此:

1、禮貌

求人幫忙,姿態要低,這是肯定的。所以我寫郵件,通常很有禮貌,“拜託”、“可否”、“誠請”都是常用詞,末尾,通常是“順頌春祺”,落款 秋水 上 對方懂不懂這種古式禮儀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感覺到我的誠懇態度。

禮貌出於真誠,禮儀重在細節。有人請我幫忙時叫我“肖老師”,我雖然本姓不是蕭,但無論如何給人改姓是個不夠專業的表現。

不管別人是否幫了忙,道謝,這也是個禮貌問題。沒有誰貪圖那聲謝,但這代表了一個人的素質。

2、專業

前述的改姓是其一,如果求助的內容寫得就語焉不詳,既讓別人覺得無從下手,也讓別人覺得,此人做事不專業,不可靠——雖然,不成熟才會導致需要很多幫忙,但是幫人,是要看專業與否的,因為這樣的人有可能越幫越砸,最終,把幫忙的人也給陷進去。而且,由於不專業,很多時候,這樣的人會有依賴性,比如給個簡歷你看看,你給了意見,最終,他可能讓你直接給改。你提議做個ppt進行說明,他做不出來,最終,他希望你來做。

誰都不希望幫忙是個惹火上身的事。

要請別人幫忙,用簡短清晰的語句,描述是什麼事,為什麼需要幫忙,需要別人怎么幫忙,最好把準備工作都做到位,這樣別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衡量要不要幫,而不是別人需要查大量資料才能夠確定,很多人也不會願意去查資料。尤其是有些背景,自己清楚,別人不清楚,而你不能要求別人象你一樣清楚。

3、時間管理

其實,在幫忙中的時間管理和禮貌、專業都分不開。

約好了人,但自己晚到甚至不到,這都很失禮。我遇到過朋友十萬火急地請我幫忙介紹人,我也很上心,早早約好了時間,到時間後,自己去了,約的介紹的朋友去了,唯獨發起人沒有到,電話打過去問,說是一早感冒了,出不來了。這事讓人沒辦法不惱火,一早感冒,可以一早電話取消,等人都到了,再道歉也晚了。那件事情,我連續請朋友吃了兩頓飯才算了事。至於請我幫忙的朋友,我是不敢再把他當朋友了。

另一種時間管理的誤區是:把自己的事情放到第一位,不管別人在忙什麼,提要求、催促。

4、功利

用到人的時候,熱情。用不到人的時候,冷淡。這樣的人,能幫一次,不敢幫第二次。

曾經有人粉我,問我問題,我回答了,對方沒有回音。過了一段時間,看到有人轉他的微博,我當時直覺是,這個人已經取消對我的關注了,看了一下,果然。也許我的回答不能讓他滿意,但我也是認真負責地回答了的——我線上下認人不行,但對於數字id的記憶會比較深刻,不過現在我真忘了這個人是誰,只記得這個事,事可做案例,因為有啟迪,人可以忘記,因為不重要。

5、帶給別人麻煩

提出要求的人往往簡單,開口就行了,幫忙的人卻往往需要付諸行動。比如從a地到b地,怎么去?可能要花多長時間?人都會衡量投入產出比,如果讓我為了幫個忙,需要花四五小時往返兩城,這我真不見得做得了,路費是小事,我要衡量這幾小時用在其他地方的效果。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