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建勇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彼得·英格倫正式宣布愛麗絲·門羅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時,已經是斯德哥爾摩時間2020年10月10日13時。按照以往慣例,在諾貝爾文學獎公布結果後,官方會對獲獎者進行簡短的電話採訪。記者亞當·斯密懷著激動的心情,跑到評獎委員會專門負責聯絡的部門,索要愛麗絲·門羅的聯繫電話,準備在第一時間採訪這位天才的短篇小說大師。
然而,聯絡部負責人奧洛夫拒絕了亞當·斯密的請求,他說:“抱歉,你不能在這個時刻打擾她。”“為什麼?”亞當·斯密有些著急,大聲質問,“我有這個權利,按照規定,我必須在第一時間完成採訪,這個你難道不知道?”奧洛夫面色和緩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小伙子,你先別急,我也是在執行評獎委員會的決定。”說著,他把一份簡短的通知遞給亞當·斯密。
原來,獲獎者愛麗絲·門羅所住的加拿大溫哥華與斯德哥爾摩存在較大時差,當斯德哥爾摩的人們都在陽光下活動時,溫哥華的人們還在夢鄉中,考慮到愛麗絲·門羅已經82歲,而且身患多種疾病,評獎委員會外宣部門認為決不能在夜間貿然打擾老人家的睡眠,所以,決定將例行的電話採訪推遲。得知事情的原委,亞當·斯密向奧洛夫表達了歉意,他說:“你是對的,我的確應該再耐心地等一等。”
事實上,文學獎揭曉的時候,身患癌症的82歲老人愛麗絲·門羅的確已經睡下,她的女兒珍妮負責照顧其起居,那時也已就寢。十多個小時後,亞當·斯密才撥通老人的電話,順利完成了一次簡短採訪,老人在電話中笑得很開心。
評獎委員會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假如亞當·斯密真的在第一時間打電話,儘管報告的是喜訊,但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刺激,對於一個身患多種疾病的高齡老人來說,在半夜裡受到強烈的驚擾,其後果將很難預料。評獎委員會設身處地地想到獲獎者的特殊性,將“死規定”進行靈活變動,體現的恰是一種可貴的人文關懷。
不在不合時宜的時候打擾人,這是一條基本的處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