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從寫字樓里走出來。
寒氣滲入肌膚,把外套緊緊的裹緊身體。
做一個深呼吸,秋日清晨的空氣,讓人覺得奮外神清氣爽。
已經連續好幾天,通宵或者加班到深夜了。
卻少有精神不佳,雖然眼神一直有些呆滯,可談事情的時候依舊亢奮。
沒有任何事情,比能夠學到東西讓我興奮與開心。
雖然工作難免被生活瑣碎所填滿,但仍然有值得期待的事情。
例如在間隙休息的時候,學習一下最新的風險管控模型。
在休息的時候,去茶水間喝一下同事送的埃塞爾比亞咖啡。
在開會中間,思考如何能夠將會議的時間縮短,卻提高會議的效率。
在下班的捷運上,手裡捧著厚厚的教科書,細心的讀一些些新的知識。
這些細節,一點點積累,形成了我自己的生活,而生活的一日又一日重複,形成了我的人生。
從不覺得自己有多聰明。
面對有同事25歲讀完名校的phd的時候,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智商還是有差異的。
可是,我有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那就是從最細小的事情開始學起。
一個項目,例如能源。
我會先如所有人那樣,讀買來的報告,打電話給相關行業的人問詢,然後根據目錄,做瑣碎的調查。
但我還會去買一本教科書,從最生澀的辭彙開始看起。
代價就是我犧牲了我所有的娛樂時間,可人往往抱怨沒有時間,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懶惰。
專業素養的形成,就和看書一樣。
一本厚厚的幾百頁教科書。每天看幾章,但只要堅持不懈,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完。
而一個行業的素養就是不斷的調研,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從錯誤中總結的過程。
有可能今日做這個項目的時候,還是懵懵懂懂,可是細水流深,等到量變導致質變的時候。
那個感覺就完全的不一樣。
一個人,如若可以從財務調查,法律調查,以及運行調查,三個層面去分析一個項目的時候。
我想其個人判斷會好的很多。
當然會有人說,那要律所和會計行是幹嘛的。
我只是覺得自己的知識是別人偷不走的。
而且全面的角度去判斷問題,往往比只知一面的知識去判斷,會提高正確的機率。
再說那種和專業工程師聊天時,突然說出專業化的術語和流程,對方一臉錯愕的時候,那種感覺,一點不比你刮發票中個100塊錢帶來的歡樂小。
昔日的時光里,我是個憎恨學習自己不擅長或者不了解領域事情的人。
我一直都是銘信專業化的人。我相信,人只會在一個深度里才會有生存的餘地。
可是漸漸的我的想法改變了,一個領域越是空白,就越應該去學習。
快速學習的能力,有時候比任何其他技能都要重要。
一個人要想走到更加寬闊的舞台,就需要博學。而要博學,就需要不斷的快速學習新鮮的知識。
而一個人又需要在更加寬闊的舞台上,走的更高,就需要研究,要有所專注的研究幾個領域。
當尋找就業機會與人生際遇的時候,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因為你擅長,所以進步的速度會更快,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更加高的層次。
而層次的提高,會帶動你其他綜合面的進步。有時候,人要有長遠的眼光。
比如你可能現在喜歡的是投行業務,可你去做了資產管理。
可是當你資產管理做的很好,老闆自然而然會給你更大的授權。
可能你就會需要去協助投行工作,或者分管風險與合規等。
這些不同的工作,都會讓你去學習更加多的知識,最後幫助你練就一個整合多種技能與知識的能力。
你那個時候便足夠強大。
年少時,我總是喜歡看各種職場小說。
喜歡看別人光鮮亮麗的職場生活。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的不再眷戀那種勾心鬥角,那種站在這裡,欣賞他人的人生。
我開始意識到,我過去每一次的悸動,每一次的羨慕,都是在浪費自己的人生。
成功是難以被複製的,每個人的境遇,背景,甚至是情商,都有著巨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