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寒的身世,到中國首富;從一家深圳小廠,到行業翹楚;從電池大王,到汽車大王、新能源大王;從一名普通的中國企業家,到巴菲特眼中“真正的明星”,“比亞迪之父”王傳福成長的道路充滿傳奇和艱辛。正是其身上獨有的韌勁和狂性成就了比亞迪的傳奇。
9月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作為深圳優秀建設者代表應邀首先上台發言。在簡短的致辭里,他以“榮幸”開始,以“努力”結束。
15年前,王以官辦研究所的一位化工研究人員身份南下深圳創業。8年後,他創辦的比亞迪汽車成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一匹“黑馬”。2020年他以財富350億元名列“胡潤百富榜”榜首。
與此相聯繫的,還有因創建其投資準則而聞名天下的沃倫·巴菲特。巴菲特在2020年出手投資了比亞迪這家“自己搞不懂的企業”。現在,他正計畫從千里之外的美國前往比亞迪位於中國的幾大基地考察。
眼下,王傳福又投資2.01億元收購西藏扎布耶鋰業高科技有限公司18%的股份。在他的計畫中,比亞迪在2020年要成為中國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到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現年44歲的王傳福是比亞迪的掌門人,他依舊在扮演著一個不懈的“探索者”的角色。
南下創業
最開始,王傳福沒有想到會做到現在這么大。1966年,王傳福出生於安徽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排行老七。上國中時,由於父母相繼去世,王家兄弟姐妹8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哥哥王傳方不得不輟學養家。
1983年,王傳福考入中南礦冶學院冶金物理化學系。學校離旅遊勝地黃山很近,但他從未去過。“我以前沒去黃山,是因為我們都很窮。”在回憶當年的學習經歷時,王半開玩笑地說,“現在沒去黃山,是因為我們沒時間。”
不過,也正是這些讓王傳福看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這使得他更為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條件。
1987年,王傳福考上了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研究生;1990年碩士畢業後留在該院301室工作;兩年後,他被破格提拔為301室副主任;1993年,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在深圳成立了比格電池有限公司,年僅27歲的王傳福被破格任命為總經理。
在進入電池行業之後,王傳福注意到了一些問題。“從日本進口的電池很貴。”王說,“還要付進口稅,交貨周期也很長。”為此,他專門研究了其他企業,把它們的電池拆開,了解其製造原理。他說,那是個“經歷了大量試驗和失敗的過程”。
隨後的1995年,王傳福從親戚那裡籌集了大約250萬元,並租了一處2000平方米左右的廠房,帶著20多名員工開始生產可充電電池。這就是王所創辦的比亞迪公司的起點。但就在當時,比亞迪的目標就是要同索尼和三洋製造的進口電池一爭高低。
到2000年前後,王傳福領導下的比亞迪已經通過自身在成本上的優勢,發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機電池生產商,接著開始為摩托羅拉、諾基亞、索愛和三星等公司設計和生產手機及配件。
2002年,比亞迪已經成為三大可充電技術生產領域中的全球四大製造商之一,在中國則是首屈一指。而且王傳福強調,與索尼和三洋不同,比亞迪從未面對過召回電池的情況。
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以及在技術、成本等方面有了更多的積累之後,王傳福有了進一步擴大創業的想法。
汽車狂人
王傳福在2003年買下了秦川汽車77%的股權,從此進入了汽車製造業。當時比亞迪飽受爭議,包括股東、基金方面都有很大的質疑,公司股價下跌近半,沒人敢相信,一個做電池的怎么有膽量去做汽車,這對王傳福來說是一個考驗。
但正如王傳福在電池領域的鑽研勁,對汽車生產幾乎一無所知的他,又開始了埋頭學習。和製造電池的方式一樣,比亞迪的汽車生產線也主要是靠自主創新研發。他在策略上試圖借鑑在手機電池領域的成功模式,來打造一個新的汽車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