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教父柳傳志的創業生涯,從40歲才開始。過去25年中,柳傳志扮演過很多角色:科研人員、下海知識分子、中國最大電腦公司創始人、足球迷……“我從未想過失敗,也從未考慮過身敗名裂。”4年輪迴,柳傳志於今年2月5日重回聯想。65歲的柳傳志早到了退休的年齡,但很多人都期待著他能續寫傳奇,就像當年挽救蘋果公司的英雄賈伯斯一樣。作為聯想當家人,劉傳志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沒有更多地講聯想的未來,而是將話題放到了企業與人、企業與管理之間,在他看來,一個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還是在人。
惡戰:一年連續6次降價
“現在談得最多的是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我也湊個熱鬧,就好像80歲的老太太有哮喘病,到了冬天就會發病。拿企業來說,如果把自己的身體鍛鍊得很健康,其實就是應對危機的能力。”
“那時聯想剛成立10年,走得還算一帆風順,但這個坎差點沒過去。”在柳傳志看來,從1984年聯想創辦至今曾遇到無數個坎,其中包括去年第三財政季度聯想集團虧損9700萬美元,但最大的一個坎卻是在1994年。
他清楚記得,1990年時全國電腦銷量是20萬台,而當時最大的國產品牌是“老大哥”長城,當時國外電腦進不來。“當時電腦行業最先進入wto,在1991、1992年把批文徹底取消,然後把關稅大幅度降低。這樣一來,國外大品牌的電腦蜂擁而入,到1993年時,整個市場幾乎都是國外大品牌的電腦。記得當時領軍的長城電腦(行情股吧)中有個品牌叫0520,但那一年0520就沒有了,還有一家山東的浪潮,也消失了。”
對於當年的“惡戰”柳傳志記憶猶新。“那個時候,聯想電腦一年大概只能賣2萬台,而在1993年那一年,完不成任務。”1994年,柳傳志放手一博,任命楊元慶為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當年聯想自有品牌電腦銷量躋身中國市場前三位。
柳傳志說,當時做電腦毛利挺高,國產品牌的電腦毛利達到27%,於是1996年聯想開始連續6次降價。“當時的專業媒體都說我們也跟人家一樣活不下去,賣的是跳樓價,但那一年聯想的利潤比哪年都高得多。為什麼當時競爭對手競爭不過我們?”柳傳志拋出一個問題後又緊接著回答:“國外大品牌總部一般都設在歐美,在中國市場的決策都要總部去做,時間的拖延成了大問題。而我們能夠立刻做決定。中國同行可能沒發現這個規律,或者沒有我們這么充分的準備,所以僅憑這一項,聯想1996年就躍居中國市場份額和消費率產品市場份額第一位。”
決策:摘掉“國字號”帽子
在中國,聯想這個品牌蘊含著一份特殊的民族自豪感,因為它曾經漂亮地併購了“藍色巨人”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並躋身向來被跨國巨頭壟斷的奧運會頂級贊助商之列。
從1984年開始,柳傳志一直在為聯想的股份清晰做努力。現在,他應該從內心感到一絲滿足。
今年9月8日,在柳傳志回歸聯想的第7個月,民營企業泛海集團以27.55億元從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手中接過聯想控股29%股權,自此聯想控股的國有股權比例由65%減至36%,公司一舉摘掉了“國字號”的帽子。
從股份角度看,聯想已從“像民企”變成“是民企”。當天,聯想控股還公布了未來新戰略,即計畫在未來5年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發展核心資產,並重點關注清潔能源及環保、新材料、高科技、金融服務,以及與內需相關的行業等5個領域的投資機會,而聯想控股的董事長也是柳傳志。
輝煌:民族品牌併購“藍色巨人”
在金融危機陰影下,2020年的聯想開年不利。1月,聯想集團決定在全球削減2500個崗位,並計畫將高管薪酬福利降低30%以上;2月,虧損9700萬美元財報出爐;在聯想集團引以為榮、賴以為本的中國市場,其個人電腦銷量的下滑速度竟然比全球市場還要迅猛,而中國恰恰是受金融危機衝擊相對較輕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