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廣東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於廣東潮洲市一個貧窮家庭,父親為教師。
李嘉誠童年過著艱苦的生活。14歲那年,正逢中國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莊靜庵,可惜不久父親因病去世。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餬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鐘錶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闆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有一天,他翻閱英文版《塑膠》雜誌,看到一則不太引人注意的小訊息,說義大利某家塑膠公司設計出一種塑膠花,即將投放歐美市場。李嘉誠立刻意識到,戰後經濟復甦時期,人們對物質生活將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膠花價格低廉,美觀大方,正合時宜,於是決意投產。
他的塑膠花產品很快打入香港和東南亞市場。同年年底,歐美市場對塑膠花的需求愈來愈大,“長江”的訂單以倍數增長。直到1964年,前後7年時間,李嘉誠已賺得數千萬港員的利潤;而“長江”更成為世界上最大塑膠花生產基地,李嘉誠也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美譽。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1963年,李嘉誠與表妹莊月明成婚,翌年生下長子李澤鉅,次子李澤楷則在1966年出世。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
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回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誠正式創辦長江置業有限公司,翌年改組為長江實業有限公司,正式在地產事業上大展拳腳,並在後來多次石油危機和經濟蕭條的時期,趁樓價下滑,運用人退我進、人棄我取的戰略入貨,結果在樓市大升時獲得巨利,使手上的資金暴增。
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滙豐及和記,在許多大企業的生意中,威力隻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
他經過仔細研究後,決定採取不動聲色、出其不意的戰術,派人分散大量暗購九龍倉股票,使九龍倉的股價在短短几個月內有原來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龍倉集團感到大勢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購行動,在市面上大量購入散戶持有的九倉股票。無奈資金有限,最後不得不向滙豐銀行求助,而滙豐銀行與李嘉誠合作多時,雙方關係良好,這使李嘉誠有點為難。
其時,資金雄厚的華資財團主席包玉剛,亦正在爭奪九龍倉。李嘉誠見好就收,主動將持有的1000萬九倉轉讓給他,從中獲利5900萬港員。李嘉誠這一仗,可謂一箭雙鵰,既避免了與關係密切的滙豐銀行有正面衝突,又使包玉剛領導的華資財團可順利取得九倉控制權。
包玉剛識英雄、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資洋行和記黃埔的股票,轉讓給李嘉誠,為他後來入主“和黃”伏下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