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激盪著的中國夢

中關村:激盪著的中國夢 1
0
(0)

1998年底,一個26歲的年輕人走進北京中關村一家名為四方利通的公司,應聘程式設計師。這已是他應聘過的第五家企業。此前,這個只有中專學歷的年輕人曾在一家研究院擔任打字員。

這個年輕人名叫程炳皓,出生於北京門頭溝的他,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去考中專,只是為了“獲得一個城市戶口”。就在他進入四方利通不久,公司完成了與海外最大華人網站“華淵資訊”的併購,一家全新的網際網路企業——新浪網宣告成立。

9年後,已成為新浪首席技術官的程炳皓從新浪辭職,拿著自己的全部家當300萬元,向朋友借了一間辦公室,帶著6個人的技術團隊成立了一家社交網站——開心網。隨後,他的網站迅速成長為中國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之一。

程炳皓的故事,只是中關村風起雲湧的30年中諸多傳奇中的一個,也詮釋著這處地方的魅力所在:一個普普通通的青年,僅僅通過自身的聰穎、奮鬥與堅持,就能創造夢想,改寫命運。

中關村的魅力更在於,在這裡個人與國家相融合,夢想與現實相對接,共同激盪著成長中的“中國夢”。

造夢中關村

1980年秋天,46歲的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陳春先從美國考察回來,在矽谷和波士頓128號公路的所見所聞,滋養出了他的一個夢想——中國應建設自己的“矽谷”,讓沉睡在實驗室的科技成果可以轉化為有市場價值的商品。

這一年冬天,靠著從北京科協借來的200元錢,他在中科院的一間倉庫辦起了一家“北京電漿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這是國內第一個民營科技實體。

中關村,就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當時光的指針划過1980年,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同步,中關村開啟了自己傳奇般的時光。多少懷揣五光十色夢想的人們,聚集在這片代表著新生與希望的拓荒地,為了理想和未來,踏上征途。

因為夢想,1994年,40歲的中科院計算所磁記錄工程師柳傳志加入了中科院新成立的“新技術發展公司”。20年後,這家當年以代理ibm電腦為生的公司收購了ibm全球pc業務,崛起為全球第一大電腦公司。

因為夢想,1992年,23歲的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生馮軍,辭掉了北京建築工程總公司的“鐵飯碗”,懷揣220塊錢闖入了中關村。從賣鍵盤做起,只要能掙5塊錢,他就願意踩著平板三輪車把貨送到買主家門口。4年後,這位“馮五塊”給自己的公司取名“愛國者”——“我們的夢想,就是要把愛國者這個品牌建成一個令國人驕傲的國際品牌。”而今,“aigo愛國者”已成長為中國數碼第一品牌。

因為夢想,1999年,31歲的鄧中翰放棄了美國創辦的企業回國,創立了一家叫“中星微”的公司,兩年後,中星微“星光一號”研發成功,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如今“中國芯”已占領了全球6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中關村的土地上,充盈著夢想。”互動百科創始人潘海東說,多少年來,中國人的心中一直有一個“中國夢”,而中關村,則成了“中國夢”最集中的體現之一。

“新的‘中國夢’是一個憑自己的勇氣、智慧、創造精神爭取美好生活的夢。”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看來,這種“中國夢”是相信在這個國家的全球化和市場化的進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會,都有可能實現自己期望的夢想。它相信行動的力量,相信這個社會還有無限的發展的可能。

夢想的現實基因

“常聽到有人將開心網的崛起稱為‘奇蹟’,其實,‘奇蹟’不只在開心網,中關村就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這裡充滿著朝氣,充滿著變化,充滿著創業的機會,充滿著創新之美。”程炳皓說,“我常常會想,自己,以及這些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很幸運地趕上了這個時代。”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