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學校不好,但我從不抱怨並努力為自己創造機遇

雖然學校不好,但我從不抱怨並努力為自己創造機遇 1
0
(0)

文/趙星

註:本文作者趙星學姐從一般學校通過努力到了北大。

每個人的開學,都有失望與迷茫……

2004年9月,我考入大學。學校不甚喜歡,專業也毫無感覺,我像很多人一樣。眼前的大學與心裡的預期差距太大。我想,也許我的一生就會這樣平庸下去了吧?因為聯考沒考好,我以後也不會有機會進入好的公司實習,也就沒有好的工作。也就賺不到錢買好多自己想要的東西……

成功不成功不在於去哪所學校上學。這句話聽起來很站著說話不腰疼,出身名校的人都會說,他們可曾知道。三本院校,甚至二本院校的學生想要爭取一個機會所要付出的辛苦?如果成功不在於去哪裡上學,那要怎么去成功呢?

鬱悶的夜晚,我一個人溜達在擺滿地攤的校園裡,蹲在某個攤位前掃了一眼學姐的各種鍋碗瓢盆書,挑了一本綠皮的《×××精神》,抖抖書上的灰塵,付了三塊錢。那時的我,已經被父母和老師教育得完全不相信“精神”這樣的字眼兒了,感覺聯考失敗一切就都完了。

這本書里的每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從一窮二白。沒底子沒背景沒後台,經過個人努力奮鬥,不抱怨社會,不埋怨不公,讓自己的生命發生了質的飛躍,比如年三十沒錢回家,跟掃地大媽同吃一碗餃子的:在國外被欺負被鄙視,發憤圖強為國爭光的;鈎心鬥角明爭暗鬥被排擠被打擊,依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等等。用現在的話來講,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碗心靈雞湯!新生培訓的那一周,我天天懷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心情閱讀這本書,感覺他們曾經的苦痛和鬱悶,就是我現在的心靈寫照。而他們光輝燦爛的現在不就是我奮鬥的方向嗎?我一咬牙一跺腳。把其中對我有點刺激和激勵作用的警句用紅筆寫在名片大小的白紙上,再把它們都貼在寫字檯前的白牆上。為了給每日誦讀帶來一些美感,我還特意把它們貼成了一個大蒲扇形。

我整個生命的小宇宙,每天都會被這本小書上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點燃一次,這本書好像是上帝特意丟下來讓我在最合適的時間撿到的,裡面每句話每個故事仿佛都是專門說給我的一樣。那時的我,和今天很多同學一樣。不管去哪兒,都覺得學校不好,對未來4年的專業毫無期待。但無論如何,這也是自己聯考得來的啊,抱怨又有什麼用呢?那也是自己高中沒有努力考好學校啊。

“只要你認準一條路,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成功不成功不在於去哪所學校上學,而在於對自己未來的看法,保持怎樣的心態和追求精神。”“我覺得首先應該勇於接受命運的安排。只要不浪費時間。不斷確立目標並努力實現這個目標,不斷提高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在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中,心中的某種失望也就消除了,關鍵是不要浪費時間。”讀書12年,我仿佛探索到新大陸一般地發現。原來普通人的平凡命運。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再一次改變的,而且可以改變得多姿多彩應有盡有!如果書里那些比我更加悽慘和不被相信的人都可以成功。那我為什麼不可以?書里有一句話:“如果環境不動,我自己走。”雖然我還不清楚學校的實力和能力。但是我明白,我必須自己走,甚至,自己跑起來。我不能依靠學校,不能依靠老師,我必須用自己的速度和力量,衝到我想要去的地方。

大學伊始,用生命逆襲自己的未來

提起英文,似乎是每個大學生心中的重中之重。我強迫自己報了一個大學四級的社會輔導班。可那些課堂,對於我這個連四級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人來講,簡直是生不如死。更何況六級、“toeic”的考試

我覺得我需要一個外教來練習聽力,我教對方中文,對方教我英文。但是去哪兒找外教呢?我搜腸刮肚,終於想出來一個好主意,就是採訪外教樓里的每一個外國人。看是否可以結成對子來互相學習語言。於是,我擬定了一個看上去很靠譜的採訪提綱,準備好錄音筆和採訪說明書,發放到外教樓的每個小房間中去。很快,有七八個外國人答應了我的採訪邀請,他們分別來自俄羅斯、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採訪的過程有各種曲折,我問了很多很幼稚的問題,也遇到很多不同的外國人,他們請我聽他們國家的音樂,跟我合影拍照,在小廚房給我做他們國家的美食。一時間,我成為了外教樓的常客。很快,我和colin就成為了互助學習夥伴。我們約定每天早晨6點見面,一起跑步去學校門口吃早餐。再一起去外教樓的天台上安靜學習到7點半,再分別去上課。東北寒冬的早晨。本來約定早晨6點鐘見面,但是我們每次都好像要為國爭光似的,一直比拼誰起得早。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