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的人生感悟

關於死亡的人生感悟 1
0
(0)

人人皆有一死,但是人們對死亡的理解各不相同。一些人相信,在他們的身體死亡之後,他們的靈魂仍然活著,會上天堂,下地獄或是去別的什麼地方,成為鬼魂或者轉世投胎,甚至不一定會投胎為人。另一些人相信,一旦死去,他們就不再存在,因為當身體死去的時候,他們的自我也就隨之消滅了。在那些相信死亡就是終結的人之中,有人認為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有人卻並不這么認為。

有一種說法是:沒有人能夠構想當他自身不存在時會是怎樣的,所以我們也不能真正地相信,隨著我的死亡,我們的存在也會終結。但這種論證似乎是有問題的。當然了,你不能從自身出發構想自身的不存在。你不可能構想自身被完全消滅掉的情形,因為從自身出發來看,這會是完全的虛無,因而無從構想。但是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完全失去意識——即使只是暫時的——也是無法構想的。雖然事實上你的確不能從自身出發來構想這一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根本就不能構想它:你只需要從外部來想像自己被人打昏,或者睡得很沉時的情景就可以了。儘管要想到這一點,你必須要有意識,這卻並不意味著你是把自己想像成有意識的。

死亡也是一樣。如果要想像你自身的消滅,你必須從外部來構想:想像你這個人的身體躺在那裡,而全部的生命和意識都離它而去。要想像某種東西,並不必然要想像你自身對它的體驗是什麼樣子的。當你想像你自己的葬禮時,你並不是想像自己也出席葬禮,這是不可能的:你是在想像,在別人眼中看來這一葬禮會是什麼樣的。當然,當你想像自己的死亡的時候,你還活著,但是這並不成問題,正如你在有意識的時候也能夠想像自己失去意識一樣。

關於死後事情的問題是和身心問題聯繫在一起的,而這一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了。如果二元論是正確的,每個人都由連在一起的身體和靈魂組成,那么我們就可以理解某種死後的生活是如何可能的。靈魂本身是獨立存在的,並且無需身體的幫助就能擁有某種精神性的生活;當身體死去的時候,靈魂並未被毀滅掉,而只是離開了身體。在這種情況下,它不再會有和身體聯繫在一起的感知和身體行為的意識(除非它找到了一個新的身體可以依附),但是它可能會有某種和以前不同的精神生活,依賴於某種和以前不同的因果關係,例如和其他靈魂的直接溝通之類。

但是,即使二元論是對的,死後的生活也僅僅是可能的而已。同樣也可能不存在死後的生活,因為靈魂的存活及其持續的意識,很可能完全依賴於它所居住的身體的供養和刺激,並且也許它不能換一個身體。

不過如果二元論不是真的,意識作用發生在大腦里,並且完全依賴於大腦以及整個人體的生理反應,那么就不可能有死後的生活。或者說得更確切一點,要有死後的生活,也就需要生理的、肉體的復活。也許將來某一天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也許當人們死去的時候,可以把他們的屍體冷藏起來,等到以後醫學發達,能夠治療相關疾病的時候,再讓他們復活。

即使這是可能的,也還有一個問題:那個在幾百年後復活的人還是原來的那個人嗎?如果你死後被凍結起來,後來又給你的屍體解凍,也許那個醒來的人並不是你,而只是一個很像你的人,他有你過去生活的全部記憶。即使在你自己的身體上復活的是你本人,這也不是“死後生活”的本來意思。一般說來,“死後生活”指的是不需要你原來的身體而繼續生活。

我們很難知道自己是否有獨立的靈魂。一切的證據都顯示出:在人死去之前,有意識的生命完全依賴於神經系統的運行。如果我們只相信通常的觀察,而不涉及宗教教義或通靈術之類,似乎沒有理由相信死後生活的存在。但是,我們能否以此為理由,去相信死後的生活並不存在?我個人認為是這樣,但是其他人可能選擇保持中立。

另外有一些人,可能出於宗教信仰就能夠相信死後的生活,而不需要任何證據。我本人並不完全理解這種由信仰激勵的觀念是如何可能的,但是顯然有人能夠理解,甚至認為這很自然。

讓我們轉向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我們應當以何種態度面對死亡?死亡是一件好事,一件壞事,還是一件不好也不壞的事?我並不是說對別人的死亡的想法,而是說如何能夠理性地面對你自己的死亡。當你想到自己將來會死的時候,你會感到恐懼、悲傷、無動於衷還是如釋重負呢?

這顯然依賴於死亡的本性而定。如果有死後生活的話,那么你是應當高興還是發愁,就得看你的靈魂去向何方。然而,困難的和最富有哲學趣味的問題是:如果死亡就是一了百了的話,我們應當對此持有何種態度?神魂俱滅是件可怕的事情嗎?

蘇格拉底對死亡的態度是一種很經典的哲學詮釋

關於這一點,人們看法各異。一些人會說,不再存在,化為烏有,這對於死者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好壞可言。另一些人會說,雖然人終有一死,可是一旦死去就是煙消雲散,未來生活的一切可能性全都沒了,這實在是最可怕的事情。但也有人認為死是一種福分——當然並不是說早逝,而是指壽終正寢——因為永生不死會無聊得讓人難以忍受。

無論對於死者來說,一了百了的死是好是壞,它都必然是一種消極的善或者惡。因為它本身是一片虛無,談不上是否愉快。如果說它是好的,那么一定是因為它避免了某種壞事(例如無聊或痛苦);如果說它是壞的,一定是因為它失去了某種好事(例如在世時有趣的或愉悅的體驗)。

但是,死亡似乎不可能有任何價值——無論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因為一個不再存在的人既不能受益也不能受損。而無論如何,即使是一種消極的善或惡也要發生在某個人身上才能成立。但是仔細一想就可以發現,這其實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我們可以說:那個曾經存在過的人因死亡而已經受益或受損。例如,構想此人被困在一棟著火的樓里,因一根落下的房梁砸中腦袋而立刻死亡。這樣的結果是他不用再忍受被活活燒死的極端痛苦。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說,他這樣馬上死掉已屬幸運,因為這可以避免某些更壞的事情。此時,死亡就是一種消極的善,因為死者不用去再承受接下去幾分鐘內烈焰焚身的“積極的惡”了。雖然他已經不存在,不能享受到這消極的善,但是不能因此認為,對他而言這根本就不是一種善。“他”是指那個曾經活著的人,如果他當時沒有死掉的話就會感受到更大的痛苦。

同樣,你也可以說死亡是一種消極的惡。當你死去的時候,你生活中的一切好事都到此為止:美食、電影、旅遊、聊天、愛情、事業、書籍以及音樂等等這一切都不復存在。如果這些東西是好事的話,沒有它們就是壞事。當然了,你不會想念它們的:死亡不是被關禁閉。但是生命中一切好事因為生命的終結而終結,對於那個曾經活過,現在已死去的人來說,明顯是一種消極的惡。當我們所認識的某個人死去的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悲傷,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他本人,因為他再也不能看到今天的陽光,也不能再聞到烤爐里的麵包香了。

當你想到自己死去的時候生命中的一切好事都會隨之結束,這當然是一個感到遺憾的理由。可是事情不止如此。雖然大多數人是因為留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不希望死去,但是有一些人覺得自己不復存在的前景本身就很可怕。這—點很難用我們目前已經說過的內容去解釋。一個沒有了你的世界將繼續存在,而你已經化為烏有,這種想法對他們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我不清楚這是為什麼。我們都知道,在我們出生之前的漫長歲月里,世界如常存在——雖然其中沒有我們——對此我們安之若素。那么,想到我們死後就不復存在,這又有什麼可怕的呢?然而似乎這兩種感覺是不一樣的。看起來,至少對很多人來說,過去不曾存在是無所謂的,可是將來不復存在卻十分可怕。

對於死亡的恐懼和對於生命終結的懊惱並不是一回事,前者要更為費解。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生命,希望擁有生命中更多的東西,因此,我們把死亡視為一種消極的惡,這很好理解。但是,你自身不復存在的前景如何會在一種肯定的意義上顯得如此可怕?如果死去就是不再存在,死後就什麼也沒有了,那又有什麼好怕的呢?從邏輯上來說,除非我們在死後將仍然活著,並且經歷一些可怕的轉變,否則就不能說死亡是可怕的。但雖說邏輯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對他們來說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從世界上徹底消失。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