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丹崖
男孩一直是班級里成績最出色的的學生,連續三年,成績都是第一。第四年的期末考試,男孩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家裡,哭喪著臉對媽媽說,媽媽,這一次,我要令你失望了?
怎么了?望著手握考卷的孩子,男孩的媽媽停下手裡正在做的饅頭,關切地問,難道你這次沒有考第一名?
不是,我是考了第一名,然而,還有一個與我並列第一名的女孩,原來她都是第二名,這次,趕上來了!
聽了男孩的話,母親笑了說,原來是這樣呀!第一名又不是咱們自己家獨家經營,為啥就非得你常年霸占著?
男孩哭了,他覺得委屈。原來母親也不替他“撐腰”.
母親用滿是面的手把他拉過來說,別哭了,看看我做的饅頭。
看看饅頭就能把我的“第一名”找回來嗎?
可以的。母親斬釘截鐵地說。
孩子,有時候,這考試,就好比是做饅頭,饅頭若要好吃,盤面最重要,面盤得不到位,饅頭會太過喧騰,散如麵包,吃不出香來。好的饅頭,需要做饅頭的人有手勁兒,盤面盤得到位,就好比手臂與麵團較勁兒,這樣做出來的饅頭才有嚼勁兒。而與之相反,隨便盤幾下,就上鍋蒸,饅頭多半會癱軟在籠屜上,沒有型,也不好吃。
男孩若有所悟。
母親繼續說,其實,有時候做人和做饅頭是一個道理,有人跟你較勁,你的生命才有嚼勁兒。
這個男孩後來長大了,他懂得了這樣一層道理:長期鶴立雞群,你就只會低頭俯視別人,若是在雞群里放進兩隻鶴,這樣的鶴,才不會患上“低頭病”.一個容不得別人超不過自己的人,那么,他不久就要被別人超越,且一旦被超越就永遠超不過別人。這是生命的怪圈兒,也是心理上的“比肩效應”.
這個男孩其實就是我,感謝母親,用做饅頭的道理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心態積極健康的人,這是我生命中彌足珍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