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人生成敗的不是實力而是道德

決定人生成敗的不是實力而是道德 1
0
(0)

父母們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為成功人士。因此,有些父母特別看重孩子的成績和智商,經常對孩子說:“現在我們什麼都不用你乾,只要你把學習學好了,將來你就一定會成功。”也有的父母,在孩子還是幼兒時就特別關注孩子的智商,不停地給孩子測智商。智商高的沾沾自喜,智商低的垂頭喪氣。

那么,決定人生成敗的到底是什麼呢?看看下面的幾個故事,也許您會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入的思考。

諾貝爾與他的同學柏濟

在讀國小的時候,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第二名,第一名是一個叫柏濟的同學。有一次,柏濟生病請了長假。這時班裡的一些人都替諾貝爾高興,認為現在沒有人可以和諾貝爾競爭了。但諾貝爾卻不這樣,他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每天認真記錄老師的講課內容,放學以後把講課筆記送給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期末,柏濟病好了,來學校里參加了期末考試。結果,柏濟依然是班裡的第一名,諾貝爾仍舊名列第二。

對此,同學們都議論諾貝爾太傻了,而諾貝爾卻對這個結果高高興興。他和柏濟成了好朋友。長大之後,諾貝爾成了一位著名的科學家,發明了火藥,並成為世界首富。但這種在國小時就養成的良好品質一直影響著他,在成功之後,他也不忘記幫助他人,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當他死時,他將全部財產全部捐出,設立了著名的諾貝爾獎,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獎勵在國際上對物理、化學、生理、文學、醫學等做出重要貢獻的人。

艾倫·g.馬克迪爾米德教授和孔融

2000年,美國艾倫·g.馬克迪爾米德教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當記者訪問這位74歲高齡老人,請他談談為人類所作貢獻感想時,他深情地說:我之所以能立志為人類做貢獻,要感謝幼稚園的老師。記者們目瞪口呆!他繼續說,因為幼稚園的老師教會了我分一半東西給小朋友的習慣。

在我國古代也有“孔融讓梨”的故事。幼小的孔融主動地把大的、更好的梨讓給兄弟姐妹們吃,而自己吃小的。孔融的行為得到家中長輩們的表揚。後來這個孩子成為我國漢代有名的經學家和有修養的人。

這些故事告訴了我們相同的道理,那就是合作、分享的重要意義。因為學會了合作與分享,諾貝爾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因為學會了合作與分享,艾倫·g.馬克迪爾米德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獎。在成功的人生路上,他們都得益於這一良好品質。這些故事還告訴我們,一個人小的時候養成懂得分享與合作,與後來的成長、成就有很大關係。

幼教專家的尷尬

北京的一些幼教專家到一家幼稚園去進行心理測試,當專家們問孩子:“一個小妹妹發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願意借給她外套穿嗎?”結果,孩子們半天都不回答。當老師點名要孩子回答時,一個孩子說:“病了要傳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該生病了,我媽媽還得花錢。”另一個孩子回答:“我媽媽不讓,我媽媽會打我的。”第三個孩子說:“給我弄髒了怎么辦?”第四個孩子說:“我害怕她把我的衣服弄丟了!”結果,半數以上的孩子都找出了各種理由表示不願意借衣服給生病的小妹妹。聽到孩子們讓人心寒的回答,這位幼稚園教師不甘心地把自己4歲的兒子找過來問道:“一個小朋友沒吃早點,餓得直哭,你正在吃早點,你該怎么做呢?”見兒子不回答,她又引導:“你給他吃嗎?”“不給!”男孩回答得十分乾脆。媽媽又勸他說:“可是,那個小朋友都餓哭了呀!”兒子竟然回答:“他活該!”

現場讓幼教專家很尷尬,也讓那位做幼稚園教師的母親很尷尬。面對這些像小狼一樣的孩子,他們禁不住想:這些孩子長大了該多么可怕啊?!

智商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