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你唯一有把握的是成長

楊瀾:你唯一有把握的是成長 1
0
(0)

人與人雖然沒有優劣之分,但卻有很大不同。一次參加一個論壇,有位教授說了一個觀點:一個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的好。其實只要一件事做的好,你就有下一次機會。我覺得很有道理。象我遇到很多做記者的同行,他們說:楊瀾你多幸運,能採訪那么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我們都沒有這個機會。而我其實是從採訪一個區長開始的。所以要是區長沒採訪好,就不要去採訪市長;市長沒採訪好,就不要採訪部長;等部長採訪好了,再想副總理、總理、總統。

對於醫學,我不是很懂,但我也了解到,也有這種比較優勢存在。有的醫學生,在學校理論學的很好,但手比較笨,所以在臨床上就不適合做外科醫生。有的理論學的不是很精專,但手很靈巧,就可以成為外科的“一把刀“。這就是每個人有不同的比較優勢。

一般來講,一個人剛剛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容易產生這種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或者我很有興趣的工作。其實根本不用著急。可以先做一些看上去“大材小用”,或者完全事務性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在這件工作上做得比別人好一點點,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機會去做更大的事。但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停在那兒抱怨:我在其它方面還比他們強呢。那根本沒用,這個世界沒有人想聽這樣的話。大家只關注你做事的結果。所以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好一點點,你就有成長的機會。

幾年前,當時的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來中國訪問,只停留兩天,就接受了一個採訪,就是我的採訪。應該說,作為民間的傳媒機構,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很難。所以我很好奇,問他為什麼會接受我的採訪?他的隨行人員告訴我:很有意思,是因為在這之前,我採訪過他的副總理。副總理告訴他:如果你去中國,應該接受這個女記者的採訪,她提的問題很有水平。我聽了之後很高興。這種口口相傳,千萬不要小看。你做的每件事都會對你今後的成長產生影響。希望更多的是正面的影響而不是負面的影響。

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

為什麼當時我會離開《正大綜藝》?這是不斷有人問我的問題。我不知道是否說清楚了,激流勇退也好,有學習的精神也好,這都不是問題的實質。實質是,我覺得我不擅長做綜藝節目。我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更不會演小品。只有一次和趙忠祥老師合作演魔術,叫什麼大變活人。還沒走出去呢,就讓別人認出來了。魔術的效果一點沒有。所以我想,我真是沒有什麼藝術天才。我還是老老實實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什麼事情做的好呢?也許從小受家庭影響,我還比較喜歡讀書,還有學習的能力。所以日後開始做訪談節目,每次我都是堅持儘可能得閱讀相關的資料,看所有的東西。按別人的說法:這很笨,主持人就是靠口才好,現場反應快就行了。我恰恰認為不是這樣。拿我做訪談節目來說,你事先準備的程度和你做出的節目的效果完全是成正比的。

作為記者和訪談節目的主持人,我也許還有一個比較優勢,就是容易和別人交流。96年我在美國與東方衛視合作一個節目叫《楊瀾視線》介紹百老匯的歌舞劇和美國的一些社會問題。其中有一集就是關於肥胖的問題。一位體重在三百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採訪。大家可以想像,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寬度不夠,我就找來另外的椅子,親自搬來,請她坐下,與她交談。最後她說:我一直不知道中國的記者採訪會是什麼樣?但我很願意接受你的採訪。我就問她為什麼?她說別的記者來採訪,都是帶著事先準備的題目,在我這挖幾句話,去填進他們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對我有興趣的。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鏡頭面前也好,在與人交流時也好,你對對方是否有興趣,對方是完全可以察覺的。你的一舉一動、你的眼神都在建立一個氣場,所以我能建立這樣一個氣場,就適合做訪談節目。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