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五大“心魔”
研究顯示,自1980年以來,中國有1200多位企業家自殺。成功人士的心理健康主要受到五大心理問題的困擾,包括焦慮、孤獨、抑鬱、多疑偏執、困惑迷惘。這幾大問題就如“心魔”,即使單個兒出現已足以堪憂,如果一併出現必然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乃至人格分裂。在中國歷史上,因這幾大“心魔”作怪而成為暴君的不乏其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為典型,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成功人士遭遇的困擾與壓力,也讓人們獲得啟發與教訓。
朱元璋的焦慮與多疑
朱元璋自開創大明王朝後,就飽受兩種焦慮的煎熬:一是成就焦慮,一是皇位焦慮。作為前者,朱元璋自視甚高,立志建立一個空前公平和諧的社會,以求功蓋始皇,業比堯舜;作為後者,朱元璋雖貴為帝王,卻總是憂心忡忡,生怕臣子生異心,奪取他的江山。
朱元璋登位以來,一直致力於吏制和道德重建。至洪武十年,朱元璋一直試圖以“仁政”來達此目的。但在吏制上,特別是清除貪官污吏上,朱元璋屢受挫折。由此他不再相信儒家的仁政學說,處理政事越來越隨心所欲,不講道理。此外,朱元璋的夢想是建立家天下的格局,將20多個孩子分封到全國各地,並具兵權。但他十分擔心開國功臣們會篡奪自己的江山,對他們欲盡除之而後快。由於這兩種焦慮,朱元璋不斷產生無名煩惱與恐懼,身心健康備受困擾。史書記載,朱元璋時常夜不成眠,披衣觀天象,憂心天下四方的局勢變化。久而久之,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在決策上日顯強迫性懷疑妄想,並剛愎自用。
例如,浙江府學林元亮為人寫《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
之語;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在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之語,朱元璋竟認為“光天之下”是喻自己是禿僧,“作則”是喻自己做賊,下令將兩人處死。朱元璋對臣子的猜忌也到了神經質的地步。還如,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情報機關,使特務遍布全國,監視大臣們生活細節,以便隨時肅清他想剷除的臣子。朱元璋還開創了廷杖,上自宰相,下至平民,均可被笞!他還借大規模屠殺建立威信和消滅敵手。這本質上都是焦慮在作怪!
朱元璋的孤獨與恐懼
朱元璋熱衷於屠殺臣民,這是減輕他心理壓力的一種病態做法。這一做法給明朝的官制帶來許多前所未聞的怪事,如帶枷升堂、上朝如赴刑場等,使得大小官員都生活在高度恐懼中。這使朱元璋迅速變成一個極為孤獨的人,無人敢向他直言,身邊親人亦然。
洪武二十六年,太子朱標故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堪忍受其父濫殺無辜而抑鬱致死。
到最後,無論滿朝文武,還是妻妾子女,都有可能成為朱元璋的假想敵!他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
朱元璋的抑鬱
朱元璋晚年身為帝王,號令天下,不可一世。但他並不幸福,其情緒狀態一直是鬱鬱寡歡。因為他自知是一個暴君,做出了一系列寡恩殘忍的事情!為求心理平衡,朱元璋對仁政有著本能的牴觸,對整人也有著極端的樂趣。
史學界一貫聲討朱元璋以極端粗暴的手法對待臣子,但絕少琢磨過朱元璋為什麼會這樣做。他的根本原因在於無法控制積壓已久的焦慮和抑鬱。由此,朱元璋的個人悲劇在於:他越是有成就,就越感自卑;而越感自卑,也就越要殺人。如此惡性循環,其晚年何以幸福!
由於這些“心魔”的作用,朱元璋在洪武十年前後出現了人格分裂,給人感覺判若兩人,突出表現為由仁君變成了暴君。史書記載,朱元璋在55歲前一直是禮賢下士,虛懷若谷的。
朱元璋的人格悲劇在於:他一生都在消滅對手,但他真正的對手卻是他自己!他可以打敗所有人,卻無法戰勝自己。朱元璋不能很好地緩解工作中的種種焦慮,對自己和他人要求都太苛刻了。
“朱元璋綜合徵”對於成功人士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