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蘇林
阿諾德·施瓦辛格生長於奧地利,年輕時骨瘦如柴,就連他父母也想不到他竟下決心練習舉重。他每周3次去家附近的健身館練習,每天晚上又在家中練上幾個小時。今天他已由健身冠軍變為電影史上最賣座的明星演員,身價之高在美國演藝界數一數二。
是什麼因素促使他達到事業的頂峰呢?施瓦辛格在最近的一次電話採訪中一語道破:“辛苦的耕耘,同時嚴於自律,並隨時作積極,樂觀的思考。”
我的一些心理學同行最近的調查研究證實了一以貫之的辛苦耕耘的重大意義。1988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k·安德斯·埃里克森與德國研究人員合作,比較兩組青年樂手的事業發展。第一組的10位成員均具備成為國際一流演奏家的條件,另一組的10位只是“表現優異”而已。埃里克森還請10位享有國際聲譽的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作為實驗對象,其中包括柏林·菲爾哈默尼克。所有人員都被要求記目前訓練日記,並對以前的訓練日程作出自我評價。
埃里克森發現,在這些音樂人才中,那些被認為“表現優異”的一組到20歲為止,已訓練了7500小時——一個驚人的數字!然而,另外一組被認為是國際最高水平的表演訓練時間已達10000小時,相當於一年多的額外苦練。更富有意味的是,那10名交響樂團的表演者所花費的訓練時間與後一組同齡音樂奇才相比,不多不少,也是10000小時。
當然,努力並不等於蠻幹。要事業有成,時間必須運用得當。你需要富有成效地工作,這樣你的辛勞才能得到回報。不妨參考以下建議:
大膽做夢,全心圓夢作為美國滑雪隊的顧問,我親眼目睹了這一滑雪隊的隊員由1994年北歐聯合賽中12支隊中的最後一名躍居當今世界第四強的奇蹟,而且我敢預言到1998年冬季奧林匹克賽中他們將雄踞第一。原因是他們自1994年敗北之後,就立誓一定要拿到滿懷獎盃回家,並且從此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工作。以後每遇逆境,他們就盡力想像獲獎的情景,並以此目標自我鞭策,加倍努力。
努力本身不是目的,它所企圖的正是回報。你必須為一定目標而工作。應儘早地設定目標,然後付出你所有的心血去實現它們。
咬定目標,專心致志心理學家加里·福斯特利用工作之餘時間寫了14本書。他在繁忙的臨床事務之外仍能著述如此豐富,實因定下了“著作為先”的原則。每個星期一,他從上午9點鐘寫到11點半,然後跑步去吃午飯,之後一直寫到下午4點。寫作時他不接電話,也不做別的事或家務。福斯特每周還會花兩三天的時間寫作,但星期一是神聖不可為他事侵擾的,因為這是他一周工作的要務。
辛苦耕耘不是你在心猿意馬時所能做到的。為了從中得到收穫,您必須保持一以貫之的、有規律的、嚴格而又富有成效的作風。
穩打穩紮,步步為營我向運動員和公司主管提供顧問服務時,常常提到“1%”原則。“1%”原則即是不要指望一步登天,但求每次有1%的進步。美國滑雪隊的成績所以漸入佳境,也不外乎循序漸進。運動員的速度每年加快2%,那么在下一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他們就足以戰勝精力充沛的日本隊和挪威隊了。
正視弱點,及時祛除我的同事研究過為何有些行政人員會功敗垂成。摩根·麥考爾等3人合著的《經驗之談》一書指出,這些人的致命之處在於只考慮到自己的長項,而不願花力氣去克服甚至正視自己的弱點,恰恰因這些“微不足道”的弱點而招致失敗。
獎勵自己,勞逸結合許多運動員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們一段又一段地緊張訓練,從不為自己安排一個作為辛勞報償的休閒時刻。
不管從事的是何種工作,你一定要為自己已取得的成績表示獎賞。如果這一天你已完成日程表上計畫的工作,不妨去看一場電影;如果你這一個月的訓練任務圓滿結束,你就可以獎給自己一雙新跑鞋;這樣的獎賞能夠激勵你做好下一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