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使他的雙腿落下了殘疾;成年後,為謀取生計,赴蘇州苦讀7年。從殘疾的輟學少年成為一名醫生,談及經歷,他淡定自如。他叫溫從鏡,197o年出生於麻步雷瀆村,相信他的勵志人生可以打動每一個人。
農村娃坎坷求學路
溫從鏡3歲時,不幸感染了一種可怕的疾病——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無法正常走路。在溫從鏡的記憶里,漫長的國小時光是在奶奶的背上度過的。
“讀國小的時候,是奶奶背著我上下學,正常步行10分鐘的路,奶奶背著我要走半小時。中午奶奶送飯到學校,下午放學,同學們都走光了只剩我一個人,等著奶奶來接。”然而,雙腿的頑疾並沒有對溫從鏡的求學造成影響,他的成績在班級里始終名列前茅。他深知,唯有讀書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那時候奶奶說,我的腿可能一輩子都治不好了,只有把書讀好,將來才能自立。”
進入國中後,溫從鏡也長大了,奶奶無力背負,只能讓他住校。每周末回家的路,是他拄著拐杖一步一瘸走完的,10分鐘的路程,他要走一個小時。每走50米,他都要蹲在路邊休息5分鐘,按摩一下酸痛的雙腿,然後再接著走。即便如此,每周一,他都是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在別人的記憶里,童年有無限的快樂,在我的童年裡,陪伴我最多的卻是書籍”。溫從鏡說,奶奶省吃儉用,給他買了很多書。書籍成了病榻上的他最好的夥伴,日復一日的閱讀讓他受益終生。
人生拐點學醫術
為了治療溫從鏡的腿,家裡人曾不遺餘力地帶著他各地求醫,希望能讓他重新站起來走路。巨額的醫療費用幾乎掏空了一個家,可治療卻沒有絲毫的起色,父母親無奈之下選擇了放棄。為了支持弟弟的學業和夢想,溫從鏡的大姐毅然輟學,在家做手工編織袋,支持他完成國中的學業。
然而,他又一次遭受了命運的殘酷打擊,這一次卻是夢想的破裂。
根據當時的升學政策,報考中專必須通過體檢,否則不予錄取。這一規定,將溫從鏡拒之門外。“這個規定對我的打擊非常大,即使成績出類拔萃也沒有用。我都不知道接下去的人生該怎么走了。”
那時,溫從鏡失去了人生目標,十分消沉。就在他近乎絕望之時,三叔溫端改給他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三叔告訴我,學醫也是一條出路,可以謀生自立。”於是,在三叔的安排下,溫從鏡遠赴蘇州,就讀於蘇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衛生學校。4年畢業後,三叔又安排他拜到當時全國著名的皮膚科專家、蘇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衛仲昇教授門下,臨床學習3年。春去秋來,經過7年的求學,溫從鏡回到水頭,開始了從醫生涯。
一路堅守實現夢想
為了能站起來,溫從鏡吃了不少苦。在讀醫期間,每年暑假他都要接受矯正手術。真正讓人痛苦的,不是手術本身,而是術後2個月的恢復期。這2個月裡,石膏固定的膝關節會變得僵硬,為了讓關節恢復活力,必須每天進行康復治療,每次彎曲膝關節都會扯到神經,那是一種鑽心的疼痛,他忍著淚咬著牙……就這樣他堅持了4個暑假,終於甩掉了拐杖。
一路走來,溫從鏡的醫術得到了認可,病人慕名而來,有的甚至從樂清,蒼南等地趕來。收穫事業成功的同時,他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有了一個圓滿溫馨的家。
夢想照進現實
今年7月,溫從鏡成立了自己的門診部,走上了新的人生台階。
從農村娃到醫生,再轉變為門診部負責人,溫從鏡感觸頗深:“一路上,我得到了許多熱心人的幫助,現在我也想儘自己所能,方便病人就醫,回饋社會。”現兼任水頭鎮殘聯理事的他,也在為水頭當地殘疾人扶助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殘疾人承受許多正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社會應該更多地關注幫扶殘疾人,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