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善良,前提是必須強大,沒有強大作依靠的善良只會任人欺負!你又怎麼想?

你想善良,前提是必須強大,沒有強大作依靠的善良只會任人欺負!你又怎麼想? 1
0
(0)

你要善良,就需要強大!
這話有沒有道理?我想是有的。

但如果,善良與強大一定要事正比,
甚至認為,沒有強大的善良,就是一種無用功,
那問題,未免簡單化,甚至有些偏執。

想研究這個問題,就必須
要先搞明白善良的本質是什麼?

首先,何謂善良?
這是一種道德判斷的方式,並在一定的時間點,
由信仰、文化、傳統、種族等相似的人類使用於規範自身道德的準則。
並且,社會中,這也是能保持族群穩定和永續發展的行為。

將善看得過於單純,只是作為一個道德標準去看的話,那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尊老愛幼,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善”的傳統,
但不少老人家把這當成一個標準去衡量自己跟別人,
我年紀大了,做公車就該給我讓座,並將別人的“善意”看成理所當然,
如果沒人讓座時,他心裡就不舒服,這就很容易造成衝突。

相比於道德準則,我認為“善”的本質更多的屬於認知領域,
是人類在接觸到世界的複雜性後,深刻地認知事物後所作出的選擇,
甚至是屬於權衡利弊的一種行為。

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孟子都說過人性本善啊,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大家在看到落井的小孩子時都會下意識的第一時間去救,這就是電光石火的一瞬間,
哪裡來的時間去權衡?

確實,這種情形下來不及人去思考,但是如果是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人類社會的
“狼孩兒”看到這種情況,他會選擇救人嗎?我認為大概率是不會。

當施救者選擇去救孩子時,看似沒有進行思考,
但其實大腦在潛意識裡已經完成了一個反复認知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施救者未映入大腦,潛意識中的想法
會有包括但不僅限於落水危險、生命寶貴、自己同樣是孩子的父親或母親,
在自己孩子落水時也希望得到他人的援助,
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會得到自我的實現諸如此類的在想法。
這是在長時間的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世界的認知。

而人類作為一種群居生物,能夠形成善的行為準則跟道德標準,
也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屬於人類整個群體泛意識的認知過程。

就像是在上古時期,不會用火的人類都被淘汰了,
不會使用工具的人也被淘汰了,而不善良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被淘汰了。

在上古時期,人類與自然殘酷抗爭
,當你今天選擇送一隻剛打的獵物給你飢寒交迫的鄰居,
明天他就有可能在在寒冷的夜晚遞給你一隻火把,
這種善是有利於整個族群的存續跟發展的,
因此它就成為了一種我們刻在潛意識跟基因裡的行為選擇,
但是這種認知也是在個體的發展過程中發生改變。

我記得有件很小的事給我激起了一身冷汗。
由次我小外甥女看我掃地就要幫我,然後我就安心的坐下了準備看她表現,
但她看我坐下突然生氣的跟我說:“舅舅要我掃你也掃,這才叫我幫你啊。”

當時我的冷汗一下子就出來了,馬上鄭重地跟她說了句謝謝,並和她一起掃。
我為什麼會後怕呢?因為我把她對我的善意當做了理所應當跟心安理得。

因為人類都有利己性,所以很容易在接受別人的善意過程中
繼續以自己的利益作為考量,並因此把別人的善意當做理所應當、
心安理得甚至是肆無忌憚,升米恩斗米仇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當我小外甥女幫我掃地時,我心安理得的接受,甚至連句感謝都沒有的時候,
她善的行為並沒有得到反饋,甚至是一句感謝都沒有的時候,
從內心裡她就會認為她的善良是一種損失,而當她下次在遇到這種情況時,
就有可能遲疑,甚至在下次就會變得冷漠跟視而不見。

我差點讓一個孩子成長為一個冷漠的人,因此我會感到後怕。
善良是一個人需要得到反饋的東西,哪怕是一句感謝,
也能讓施善者完成自我的實現,但如果將善良
作為一種硬性的道德標準去要求,你不給我讓座就是壞,

我就要打你罵你朝你吐口水,這對善良來說是一種勸退。
善的本質是一種認知,說到這裡我們再回歸正題,強大跟善良的關係上。
首先,確實是越強大的人,他的善會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這個是一定的。

其次,強大的人才會被尊重,這個不管在什麼方面都是如此。
如果你不夠強大,別人就會認為你的善良是理所應當,甚至是軟弱。

就像流傳了很久的那個“千里修書只為牆”的故事,
如果說出“讓他三尺又何妨”的人不是宰相,
而是個山上放牛的,對方一聽肯定會安心笑納,
而別人也會說他是個慫貨軟蛋。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越強大的人,
他對這個世界、對善的認知越為深刻。

善良總是會換來善良嗎?如果自己的善良經常被他人當成軟弱跟欺壓的藉口,
甚至損害自己的利益,我想很少有人還會堅持下去。

而強大的人,一方面他大概率不會遇到這種情況,
另一方面對善的認識更深,對善惡都能保持一個寬容跟理解的態度,
無論外界如何,仍舊會盡量保持善的選擇,這才是善良跟強大的關係。

最後強調一點,善的本質是一種認知,沒有認知力的善更像是一隻野獸,
外表看起來溫馴,實則帶來的只有動盪。

木心先生有句話很有道理:知得愈多,愛得愈多。
愛得愈多,知得愈多。愛與知永成正比。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