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注重小細節,有些人只看大方向,有些人喜歡一塵不染,有些人喜歡舒服自在,無論是什麼生活方式,都有個人風格,我們沒必要要求太過,別人不是你,不需要為了你而改變。
可是當看一個人的修養時,小細節卻無法忽略,尤其在職場上,從一個人的桌子上是最容易看透的。
不少人因為工作桌面淩亂,飽受“邋遢、不講究、懶、隨意”的非議,因而被貼上工作效率不佳的標籤。
但,不是所有的淩亂都意味著失控,就連約伯斯都認為他的個人魅力是從凌亂的桌面開始形成的。
這篇文章為大家呈現了大家公認的成功人士的書桌。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偉大的作品和顛覆時代的思想就產生於凌亂的書桌上。
因此,喜歡凌亂的朋友,不必刻意要求自己向工整看齊,有太多世界大師有力地支撐著你,任由你開闊的思維在亂亂的空間裡策馬奔騰吧。
遠說愛因斯坦、馬克·吐溫、居里夫人,近有紮克·伯格,他們堪稱時代開創者,然而他們的工作桌面也都是亂糟糟的。
要知道,這個世界除了一絲不苟的整齊劃一,還存在著另一種狀態——“凌亂的工整”,看似雜亂無章實則運行著獨特的條理。
不是所有的凌亂都意味著失控。
那些不按常規保持“工整”的人,可以在堆積如山的書籍、筆記和凌亂的便利貼之中,維持著強大的組織能力,輕鬆調著多而複雜的資料,將工作和思維打理得遊刃有餘。
這些人非常享受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非但不平庸,還很可能具有強大的創造力。
環境一直對我們大腦的創造能力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而亂糟糟的桌面很可能會給你帶來更多驚喜。
桌子雖然亂糟糟的,但卻有非常豐富的內容。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本身毫無關聯的兩樣東西而產生新想法。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擁有凌亂桌面的人更有創造力和冒險精神,而桌面井井有條的人比較守規矩,也不太冒險嘗試新鮮事物。
Vohs博士和她的研究夥伴在報告中得出了結論:
也許很多偉大的作品和顛覆時代的思想是產生於淩亂的環境中。
強調一下,亂糟糟的環境分為兩種,Vohs博士在紐約每日新聞的採訪中說:
“一種是雜亂,另一種是髒亂差。
所以我們的實驗結論並不是叫你把香蕉皮和垃圾放在桌上一星期。”
通常,那些願意待在一個凌亂的桌面或空間的人,大概會有三個來自潛意識的原由:
一是因為覺得舒適;
二是可能會讓你更加專注;
三是也許你是完美主義者。
在這裡,給大家一些變得更有創造力的小竅門:
1.看完雜誌之後別扔掉,就讓它們五花八門地躺在你桌上吧。
2.別也把書都束之高閣了,反正一切有可能給你靈感的東西都留著。
3.說了創造力,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並不是說桌子一直維持凌亂就是有益的,這需要我們根據工作的變化而改變空間的整潔度。
明尼蘇達大學為此做了一項實驗,他們發現桌面整潔的人選擇蘋果而不是糖果,他們偏愛成熟完整的方案,而不是新出的那些。
在需要開拓新專案與新概念時,凌亂的桌面也許能幫上一些忙;
但當你想要擁有效率超高而且完全不出一點錯、而當這個任務又是耗時相當長的時候,把桌面收拾好其實也是最後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