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自以為優秀,長袖善舞,鋒芒畢露,事事計較,吃不得虧。這種人看似精明,實則愚也。有些人事事洞明,然低調大度,很少計較,踏實做事,這種人看似憨拙,實大智也。
糊塗人不知愚蠢自作聰明,明白人自知知人懂得守拙。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老子的「大智若愚」辯證樸素,鄭燮的「難得糊塗」一脈相承,說的都是聰明和糊塗的辯證關系。
高高在上,等於把自己架在火上烤。頤指氣使,等於把自己樹成眾矢之的。這就是愚者的糊塗處;放低身段,讓自己融入群體,使做事順暢,事半功倍。這就是智者的聰明處。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的曠世名言。有人說他消極避世,其實也不盡然。他是小事該糊塗時則糊塗,大事該明白時不糊塗,這才是鄭板橋「難得糊塗」的本意。
鄭板橋為官清正,面對不顧百姓死活的賑災欽差畫鬼以諷。夫人勸他不妨裝裝糊塗!他說百姓慘狀如何能糊塗得來!他毀家救災,最後棄官掛印也不和糊塗貪官同流合污。
鄭板橋晚年詩畫佳作盈箱,他嚴格精選少量詩作付梓。他怕死後有人將「無聊應酬之作改竄」刊出誤人子弟,說誰若此,「吾必厲鬼以擊其腦。」如此較真兒之人何言「糊塗」!
現在很多人認識到「難得糊塗」不是消極避世,而是一種既不放棄原則、又融洽關系、和諧生活的智慧方式。但真正想要做到,其實並非易事。
一、要想「難得糊塗」,先修明白事理之慧。
其實真正糊塗的人是不會說「難得糊塗」的。感嘆「難得糊塗」的人,大多不糊塗。這種人才高八鬥,洞察秋毫。正是他們太清醒了,才盼望自己能「糊塗」一點。
二、要想「難得糊塗」,要有慈悲感恩之心。
心存仁心,包容萬物,厚待眾生。以慈愛感化怨恨,以良善感化邪惡,以施舍感化吝嗇,以真誠感化謊言。其實滄海桑田,對錯此一時、彼一時耳,無須較真。
三、要想「難得糊塗」,要有豁達寬容之量。
尊重他人,善於傾聽。學會換位思考,要拿得起,放得下。許多時候,寬容了別人,也就解脫了自己。做大事要有大志向,心裡能容多少人,就能贏得多少人心。
四、要想「難得糊塗」,要守清淨淡泊之志。
常言道大爭不爭,順其自然。適時放棄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強求一種東西時,也許真正目標正與我們擦肩而過。智者的成功大多出現在順其自然的不爭之中。
五、要想「難得糊塗」,要知吃虧是福之理。
人生是由得失織成,很多時候,失實為得,得卻是失。得失守恆,天道使然。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事實證明,吃得虧中虧,方得福外福。笑到最後的人,總是看開得失的人。
六、要想「難得糊塗」,要有韜光養晦之能
低調做人,不露鋒芒,從善如流,不講奢華,多做少說。守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燒得起冷灶,在低調內斂中修煉自己。一旦條件成熟,成功其實是一種必然。
七、要想「難得糊塗」,要有變革創新之膽。
眼光獨到,變革求新。開闊思路,不和別人爭路,另辟蹊徑闖新路。智在創新,愚在守舊。「變」是世間唯一真理,變則生,不變則死。智者不可不察也!
在一般人眼裡,糊塗人沒本事、沒算計,和他們相處踏實;聰明人有能力,心眼多,和他們相處勞心。正是明白人看透了人心,才修煉從明白向「糊塗」的回歸。
從糊塗到智慧是升華,從智慧到「糊塗」是回歸。由混沌修得清明,是大徹大悟。把大智重歸「糊塗」,是返璞歸真。
所以那些看似「糊塗」的人左右逢源,做人有人緣,做事有機緣,成功的總是他們。懂得返璞歸真,把聰明藏於糊塗之中,才是大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看吧~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