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荒廢叫隻做有用的事

有一種荒廢叫隻做有用的事 1
0
(0)
有人曾分享過這樣一個親身經曆:她喜歡在網上寫寫文章,分享到微博和朋友圈。有一天,朋友在她的朋友圈里評論:你寫了這麼多文章,能賺多少稿費?

她的回答是:不但不能賺錢,還得賠進去大量的時間和咖啡錢。

“那能有什麼用?”朋友回答。

從小到大,我們一路被教育要做“有用”的事:上學時要讀“有用”的書,畢業後要干“有用”的工作,戀愛了好好結婚,結婚了好好生娃……

隻要一步棋走得不符合大眾審美就會被苦口婆心地勸導:“老大不小了,別不務正業了。”一不小心就會被貼上“不靠譜“的標簽。

可是,什麼叫靠譜?不掙錢不功利不做那些“有用”的事,我就不靠譜了嗎?

本文為LinkedIn領英原創,作者美滋滋,就職於某知名內資律所並主要從事訴訟及公司業務,同時獲得心理學學位。

1、真正能讓你富有的工作,大都不是隻能讓你賺錢的工作

一個老師曾和我說,“當你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去做一件事時,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最好的。”後來,我用自身經曆驗證了老師這句話是真理。

進大學時陰錯陽差地學了法律,在發現自己仍沒放下對心理學最初的迷戀後,我開始輔修。

因為兩個專業的課程時間經常衝突,我曾打亂難易順序上心理學的課程。

任課老師後來被我感動,給我開小灶單獨授課。因為太忙,我恨不得擁有赫敏的時光機器。

也因如此,我開始聽高數,學統計,研究人類的每一個想法怎樣通過軸突傳導;我曾在10天內考完12門課,上午刑法學下午生理學。

然而現在回想起來,竟沒有一丁點辛苦或消極的感受。因為我從未奢望結果,純粹的求知欲是生命里鮮有的體驗。

而我卻實實在在得到好結果:我是專業內第一個四年內拿到雙學位的人,甚至被教務處老師質疑如何修完200+學分;我畢業論文拿到優秀,“搶走”心理學專業僅有的五個名額;我和同學合寫跨專業論文,隨後拿獎。

盡管心理學看似對我的律師職業毫無意義,但我老板和我工作中的第一個老師卻始終對此大加讚賞。

多線工作能力及對對方感受的敏銳捕捉成為我與眾不同的競爭力。

水湄物語表達過這樣的觀點:“真正能讓你賺到錢的工作,絕大部分都不是隻能讓你賺錢的工作,而是能讓你覺得快樂、有成就感,就算是不給錢你也願意從事的工作。”

也正是多虧了這段經曆,使得我在日後面對職場上很多選擇和誘惑時,可以執拗卻踏實地堅持“我喜歡”,同時又賺到了錢。

2、看起來和本職無關的工作,是優秀員工區別於普通員工的關鍵

最近駐派企業時審閱了大量合同,經常會有公司的銷售把他們客戶對合同的意見發給我批複。總結下來,無非總是那麼幾個條款,有時甚至可以把同樣的批注回複給不同的客戶。

多數人從來沒問過我為什麼這個條款要堅持,哪個異議可以接受;為了省事,他們總是直接把我的郵件轉發給客戶便大功告成。

等到下一次另一個客戶提出大同小異的問題,他們又再把問題轉發給我,等著我再一次大同小異的回複。

隻有一個姑娘不一樣。

她每次都會郵件追問我結論是怎麼得出的,也會經常跑過來谘詢需要怎麼跟客戶解釋,甚至會請教如何選擇一個仲裁機構這種專業問題。

於是當我休假時,她直接按照以前的思路草擬了反饋郵件讓我看。幾次下來,這個回複意見幾乎可以一字不改地直接發給客戶。

到後來,每次給她郵件時,我都會多說一句以後出現這種情況可以怎麼處理。我牢牢地記住了她的名字,每次和她有業務往來都很放心。我想,如果我是客戶,會很願意和她合作。

有一次她對我說,“客戶剛剛問我,你們公司工作效率怎麼那麼高?”

她接著又說,“等有一天不用再請教你,我就學成了”。

我微微一笑,心想,她距離優秀已經比別人近了。

天才不多,那些看起來和本職工作沒有直接關系的地方,往往是優秀員工區別於普通員工的關鍵。

3、有的人一輩子都想做點無用的事,留下的東西後人卻受用無窮

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中最有意思的一段是,“如果我當時沒有退學,就不會有機會去參加這個我感興趣的美術字課程,Mac就不會有這麼多豐富的字體,以及賞心悅目的字體間距。因為微軟隻知道山寨蘋果,可以說世上所有PC就都不會有現在這麼美妙的字型了。”

第一次聽到這個小故事時,我心中的震撼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後來我越來越明白,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實卻證明一輩子都毫無價值;有的人一輩子都想做點無用的事,留下的東西後人卻受用無窮。

曾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的“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於名門世家,卻沉迷於各種雕蟲小技,如放鴿、養蛐、駕鷹、走狗、摜交、烹飪。

看起來都是“無用”之用,可荷蘭王子2003年專程為他頒發“克勞斯親王獎最高榮譽獎”,理由是:如果沒有他,一部分中國文化還會被埋沒很長一段時間。

4、那些“浪費時間”的事,往往能為你打開另一片天空

白岩鬆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中國人太專注於做有用的事,隻要做的事跟升官、發財、成名沒有關系就便沒用了,便慢慢被荒廢了。

他說,畫畫一直被認為是無用的事,但900多年前,黃公望六七十歲了在深山里,花六、七年時間畫了一幅《富春山居圖》,給了一個名叫“無用”的僧人。

900年後,城中心的領導、企業家、達官貴人已經無跡可尋,在深山老林里為“無用”的人畫的“無用”的畫卻成為當地最重要的名片。

它有用嗎?仍然沒用。可是,真沒用嗎?

我的一個師弟,一邊工作一邊準備司考還籌劃著留學,最近還告訴我他正學習占星!連我這麼喜歡鼓吹“不靠譜”的人,都難免想勸他幾句。但如今,他可以盯著一堆我看不懂的圖形講另一個人的內心,告訴我他的第一本書已經步入正軌。

又比如,我身邊的一位姐姐曾是華爾街頂尖律所的律師,她說她在我這個年齡每天的billablehours是15個小時。可她一有空就會跑到世界某一個角落品油畫,看佛像,學舞蹈。現在每次聽她說話我都恨不能拿個錄音機,和她聊天都恨不能給她交學費。

喬布斯說,“我當時不可能預知這事事之間的因、果,但是當我十年後回顧這一切的時候,真的豁然開朗了。“

5、即使無用於事,至少有用於心

在美國的一項調查中,80%的成年人認為他們最重要的生活目標是變得富有,也有超過50%的人坦陳他們同時希冀出名。

我們一直被教育要努力工作,要收獲更多,但沒有人告訴我們掙錢出名後我們是否真的更快樂。

但下圖清晰地透露出:快樂和收入並不是成正比的。

我們都知道不該拿身體換金錢,可是與此同時又有多少人以拚命熬夜為榮,以朝九晚五為恥;在朋友圈曬里程求讚美,曬項目求安慰。似乎停下來一刻就是種不上進不靠譜的體現。

前段時間聽到一個同學傾訴,因為工作太忙沒能照顧好女朋友。我當即指責說,別拿忙碌當借口,其實那些功利的事才是你心里的優先級吧。

朋友反問,如果你為了與身邊人相處而放棄加薪跳槽,難道他們不會怪你不思進取嗎?

聽到這里我一愣,隨即理解了他的難。

但此刻,我有一句約翰·列儂的名言想和你們共勉: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不算是浪費時間。”

“Timeyouenjoywasting,wasnotwasted。”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