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怕寂寞,年老時望獨處。
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朋友寫了一句話,朋友三十五歲,剛有了孩子,他說:逐漸了解了,為什麼許多男人每次回到家,都要在車里坐一會兒,抽上一根煙了。因為回到家,你就變成了爸爸,變成了丈夫,你是頂梁柱,是擎天柱,是穆鐵柱,就是不是自己。
看到朋友寫的這句話,心里很酸。我特別能理解一個人隨著自己長大的路上,對獨處的渴望。隨著有了事業,有了團隊,有了家庭,責任感強了,獨處的時間也就少了。那時,總會在夜深人靜時想起當時的年少輕狂和對未來無限向往。
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不幸的是,那些獨處的時間,終究會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而消失。
我記得一個朋友前些時間在準備一個英文辯論比賽,因為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背誦大量專有名詞。於是,很愛玩兒的他,竟然三個多月電話打不通。後來,我才知道,他去了個安靜的地方租了個房子,每天除了查資料就是對著牆一遍遍的自己跟自己用英文對話。
搞得後面都快人格分裂了。
幸運的是,那年辯論賽,他拿了最佳辯手。
他說,隻有偏執狂,才能創造卓越。而我說,因為那些寂寞時光,才創造出卓越的他。
這世界上很多牛掰的事情,都是一個人在寂寞或饑餓時想出來的,團隊合作很重要,但合作細節、分工明細和目標計劃都是一個人在寂寞中想出來的。
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
當老師那幾年,遇到過很多人蓬頭垢面的準備考試,這段時間,他們切斷了外界的干擾,離開了無用的社交,每天早出晚歸去圖書館占位,喝著咖啡提神飲料去聽老師上課,甚至打電話都成了奢侈,隻是偶爾跟父母報個平安。在幾個月的寂寞時光後,他們拚了命,盡了興,結果都不差。
人不應該怕寂寞,而應該怕浪費了寂寞的時光。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隻程序猿,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去年辭職,一年沒有找工作,我們都特別擔心他的狀態,吃飯的時候會關心的問:你什麼時候找工作阿?
他笑著說,不著急。
我問,為什麼不著急阿?
他說,我還有點存款,夠扛一年。
我繼續問,那也不能這麼作死吧,花完了呢,至少應該先找個工作干著唄?
他搖搖頭說,真不著急,試問,人生有多少時間可以這樣什麼事情也不做呢?
我沒有說話,我們也許久沒了聯系,一年後,我才知道他的厲害:這一年的gapyear,他考了駕照,健身減肥20斤,讀了100多本書,自考了注冊會計師,從此成功轉行。
當他走進了一家會計事務所時,他才告訴我們,這一年為什麼我們很少能看到他,因為,他在這一年的寂寞時光里,厚積薄發著,平靜的努力著,終於,他成功轉型,亮瞎所有人的眼睛,變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相反,我遇到大多數的人,在人生寂寞的時光中因為糾結、焦慮,最後浪費了最能讓自己升值的機會。
我另一個朋友在被解雇後,成天睡覺睡到天亮,竟然買了個電視,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視掃台,一年過去後,除了胖了好幾斤,就是存款花的差不多了,人沒有任何變化。後來,他不得不離開北京,回到父母開的公司找了個閑職。
要知道他不是特例,很多人都是因為沒有用好自己的寂寞時光,最終失去了改變自己的機會。
其實當人畢業後,過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才發現白天沒時間學習,晚上沒力氣改變,漸漸的,也就習慣了平庸的生活狀態。
許多人被問到大學四年最後悔的事情,他們的回答都是沒有好好學習。其實,大家並不是後悔大學四年沒好好學習,而是後悔沒有利用好那些寂寞的時光。
這些時光,明明可以去圖書館,卻被花到了無用的社交上;明明可以去磨練出一技之長,卻被用在了被窩里;明明可以拿來改變自己,卻被廢在了韓劇、遊戲中,到頭來,大學四年確實不再寂寞,卻在畢業後懷念起了這段無憂無慮的匆匆歲月。
說白了,這不是懷念,不過是悔恨為什麼自己沒有珍惜時間。
我上大學的時候,干了兩件事情,直到今天會很自豪:第一,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苦練英文,每天四十分鍾,雷打不動,堅持了八個月。第二,和幾個好朋友組織了讀書會,每周一本書,堅持不懈。
這些面對空無一人的教室的日子,在圖書館無人問津的時光,讓我大學四年磨練出一技之長,更讓我懂得了外面的世界,最重要的是,我開始明白,寂寞是常態,強者通過寂寞修煉,弱者浪費寂寞消遣。
不過,出來混,都是會還的。
走入社會後,我經常發現,所有成功的大牛們都有一個特點,他們珍惜時間,他們會利用寂寞的時光打造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不會在寂寞的日子里打開微信瘋狂的點讚、搖一搖。
所以,不用羨慕那些在台上熠熠生輝的人,也不用羨慕那些在其他領域叱吒風雲的人,他們不過是在沒人的時候,耐住了寂寞,自然,也就能在今後享受的起繁華。
願我們都能耐住寂寞,用好升值期,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