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婚姻也會有200次想離婚,。
最近的工作很忙,準確的說是從換了工作以後就變得很忙。遇到的困難不多,但是內心的戰鬥卻很多。每次遇到戰鬥的時候都憤憤的想要辭職,憤憤的講現在的工作怎么不讓人滿意,但是終究沒有一次下手寫辭職信。
其實沒有一份工作是會讓我們完全滿意的,哪怕是把愛好轉變成工作,也會遇到很多困難讓人痛苦。因為付出的工錢,不是為重複簡單勞動的報酬,而是為解決困難的報酬。那些不斷發生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成長,也讓工資的數額不斷長大。有時候會覺得如果如果今天一天沒什麼大事,沒什麼大的問題需要去打電話,去想辦法,去談判,那今天會比較輕鬆的度過,但是這樣的日子一過兩三天,就會感到不安,感覺特別對不起公司付給自己的工資。這種很欠抽的想法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很是自虐。
剛上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工資很低,無法生存;房租太高,找不到最好的性價比;老闆太嚴苛,仿佛永遠和自己過不去;同事冷漠,看誰都是勢利眼。於是,當我們從一個友善的可以亂用毛巾,亂用杯子喝水,亂穿別人衣服的大學環境走出來的時候,會感到從骨子裡的陌生和恐慌。於是大家羨慕那些生活的怡然自得的人,心想如果換到他的那種行業和公司里,是不是就能過上那樣的日子,舒心,錢多,沒啥大事兒鬧心。
前幾天一個網友寫了一段話給我,大體是評論現在的人對於吃苦和收穫的態度。她用了很形象的一個例子來講:當一個小公司成立希望你加入的時候,大多數人覺得沒前景工資低困難多,不願意與創業公司一起成長;他們並不想要伴隨一個小公司在困難中不斷前進,只是想等小公司飛黃騰達上市的那一刻去分得一杯羹。可是他們又不想等小公司變成大公司,嫌棄規矩多,空間小,層級多,同事冷,各種不開心不願意。現在的人到底想要什麼?恐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這個比喻很形象,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怯怯的想法。不想去吃苦,總存在僥倖心理,總覺得對方一個各種待遇好的公司可以很僥倖的把自己漏進去,之後自己就能如魚得水,真的會這樣嗎?
前幾天winter跟我講,她申請港大被拒了。我說為什麼?她說她雅思太低了,港大錄取的大多是沒什麼工作背景,但是英文好的陸生,她恰好是英文不好但是有工作背景的。可是如果winter真的不用英語,而是用一年半的背景進去,恐怕會更痛苦。工作背景是個軟條件,很難有標準來衡量,倒是英文是實打實的東西,聽說讀寫一樣不能差。倘若有一點weak,如何面對港大的英文授課,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聽懂教授的課程?恐怕這才是最可怕的後果。我跟winter講了自己的擔憂,果然她開始心裡舒服起來,不那么憤憤或者難過。
有時候想到自己都工作三年半了,對行業的很多東西還都一知半解,就感到恐慌。特別是在三年半這樣一個很節點的時間上,當理想和夢想慢慢變成工資單一點點發下來的時候,會很明顯的感覺到,這理想的實現著實慢了點,內心最原始的衝動和戰勝困難的勇氣與決心在慢慢變弱。很多同齡的同事也頻繁的發生抱怨性的跳槽,有時候我在想,跳槽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還是winter,她講:“昨天有人跟我說,之前我在的公司的那個客戶組,一般account都是by campaign的換人,三個月一換,結果我一算,我呆了15個月,做了7個campaign,我真的很感激這份工作。”這15個月,她幾乎夜夜加班到半夜,很少2點之前回家,她周末都在加班或者睡覺,在一個小氣死的台資公司里,拿著很低的薪水,生活在全中國物價最高的城市裡。我至少勸她跳槽10次,還幫她投遞簡歷,但是她一直扛著,到現在。她跳槽了一次,現在的工資是去年此時的兩倍,這個兩倍,是給與她在新工作中需要承擔的難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絕不是給她用來重複過去的簡單勞動。她用她一年半的經歷總結過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