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英語的緣分命中注定
大學本科被調劑到地質專業,研究生跨專業學習經濟,一直以來認為英語只是一種工具的張滿勝從沒想過最終會選擇做英語老師。現在的張滿勝回憶起自己一路走來的選擇和改變,覺得把英語作為一生的事業可能是“命中注定”的。
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困難,張滿勝在大學裡經歷了一段交不起學費,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日子。由於英語成績突出,讓學校的老師幫他開辦了一個初、高中英語培訓班。這樣,張滿勝才得以一邊教課一邊賺生活費,解決了經濟困難,也培養了他對英語教學的興趣。由於對地質專業並不感興趣,張滿勝從大二就開始複習準備考研,在一位師兄的鼓勵下,他決定跨專業學習經濟,而且一定要到北京來。兩年努力準備之後,張滿勝以經貿院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張滿勝說,能來到北京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親眼見到那些原來只能在書本里或照片上看到的東西,那種感覺是生活在北京的孩子不能理解的。來到北京,讓我對未來充滿了夢想和希望。”
在不斷的摸索中看清方向
像所有大學生一樣,張滿勝的大學時光也有對未來的迷茫和困惑,比如,畢業後怎么養活自己?1998年,正是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期,研究生剛剛畢業的張滿勝加入到了當時tom網網站構架的團隊中,財經方面的專業知識加上出色的英語交流能力讓他在這裡得到了施展的空間,專門負責網站技術方面的對外聯絡和交流工作。8個月的時間,張滿勝經歷了tom網從無到有,不斷發展的過程。但是由於當時的網路媒體還不發達,在內容上只能與紙質媒體合作,借用別人的稿子來豐富自己的頁面。這樣的工作方式讓張滿勝覺得缺乏創造性,當時,他還在新東方兼職教英語語法,考慮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最終選擇留在了新東方。在這之前,張滿勝還做過翻譯、節目主持等等,而之後在新東方工作的四年里,他慢慢發現,原來自己不管做什麼都始終沒有離開英語這個圈子,他明白在這個領域裡自己可以做出成就,也可以得到快樂。張滿勝認為,既然決定就要做到最好,即使做不到這個領域的權威,也要向這個方向努力。考慮到自己畢竟不是英語專業出身,在專業知識方面還有很多欠缺,他決定到英國去探求對英語更深層次的理解。幾年的教學經驗加之自己在新東方出版的書刊,讓張滿勝得以順利走進英國劍橋大學攻讀英語專業碩士,在擁有近800年歷史的劍橋大學裡,張滿勝獲得的不止是英語方面的知識,更感受到嚴謹的學風以及踏實不浮躁的人生態度。
張滿勝認為,每個人年輕人都該有夢想,但在沒有真正踏入社會實踐之前很難正確認識自己。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張滿勝也一直鼓勵大家應該行動起來,“人生不是坐在家裡想出來的,一定要走出家門,在行動中去總結、去嘗試哪種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從而漸漸明朗自己這輩子能做什麼,能做好什麼。”
學英語要注重思維方式
語法是讓很多學習英語的人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張滿勝始終認為,學英語要注重思維過程,而語法要表達的就是思維過程。張滿勝形象地把語法比喻成做菜:“就像你到餐廳點一盤魚香肉絲,上菜後你知道這是魚香肉絲,但很少關注這盤菜的配料,吃的過程其實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同樣,一個很簡單的英語句子,大家都能看得懂,卻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老外會這樣說。這是因為我們只懂得拿語法規則去套,但不了解英語的思維方式。”張滿勝從小就愛思考愛總結,總是習慣在現象背後琢磨出規律來。高中看到英語老前輩蕭乾的一篇關於如何學好英語的文章,其中提到學好英語要注重“多讀、多想、多練”,張滿勝豁然開朗,更加堅信自己走上了一條正確的英語學習之路。
“中國學生學英語、英語老師教英語,很多時候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只停留在單詞和短語上。單詞和短語固然重要,但是只靠背單詞來應付考試,考試結束、單詞忘記了、英語也就沒了。所以掌握英語思維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張滿勝說,語法不是約束你造句的,而是引導你按照英語思維習慣去正確的運用英文。他從大學開始就注重在跟外國朋友的交流中,向他們請教更多關於思維方式的問題,他關注的是一句話為什麼這么說,而不是死板的語法規則。大一那年,張滿勝堅持主動敲開外教的門,大膽地跟他們交流,提出疑問,這樣的努力讓他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始終在學校里遙遙領先。廣泛閱讀、勤于思考、善於總結,這樣的英語學習方法和習慣,也為他日後的英語圖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