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越多愛好,我們就要越發當心,因為每一個愛好,都可能使得我們成長的機會下降,我們必須自己學會修剪自己的枝椏。廣度和深度的探討,你贊成“博大”,還是“精深”?
我有個同事,很聰明,多才,愛好廣泛,動手能力強,精力很充沛,性格也很隨和,各方面都很討上司和同事的喜歡。但他有一個致命的毛病,就是凡事都做不徹底。他承諾的東西,往往需要你不停追,如果不追,99.9%會被他忘掉。如果誰的韌勁比較強,盯得比較徹底,就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如果沒追的,或者追得不徹底的,肯定會一無所獲。如果去仔細統計他所承諾和跟進的事情,其實成功率相當低,低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類似的人,很多公司都有。往往還很討老闆喜歡。但他真的有價值嗎?我的答案是:no!在我眼裡,這種人是花瓶,是盆景,雖賞心悅目,但不能大用。
這是一種典型的不能分辨主副業的人。在工作之外,多才多藝,是一種資源,生活可能會豐富多彩。但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對他所從事的工作,或者公司而言,卻絕對是一種災難。你會發現,他有效率而無效果,有行動而無結果,有眼花繚亂的過程,卻沒有可以立足並立身的成績。其實這對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種災難。
借用不太恰當的比喻。這種人,像孫悟空,猛一看,很有本事,但行事沒有明確目標,或者無突出的主業,其結果,就會為了幾個沒有多少價值的蟠桃,攪和壞一堆事情。其所本身所具備的能力所貢獻出來的東西,對於一個公司或者組織而言,大多是負面的。其產生的價值,遠比不上一個方向清晰,目標明確,意志堅定,甚至有點迂的唐僧——他只鎖定一件事情,但卻做得很成功。
在公司,這種人還會變成一種壞榜樣。因為其多才,所以很多人羨慕,如果連公司的管理者也分不清此中輕重,喜歡和偏愛他的話,必然會產生示範作用。而那些剛踏入職場的新人,本身就有很多不切合實際的夢想,還沒有形成清晰的工作觀。在他的工作能力還沒有形成前,會有很多的可能性,在眾多的可能性里,不選中自己的主方向,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什麼也乾,什麼也插上一桿子,所有自己感興趣的都平均用力,其結果,必然是樣樣平常,樣樣稀鬆。一個樣樣稀鬆的人,在專業要求越來越高的職場裡,注定就會變成泡沫和浮雲。
關於此問題,我面試時,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最喜歡跟我辯論。我常常被弄得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位畢業了不到一年,在聯通、移動、金蝶公司都工作過一段時間的年輕人來應聘,見面時他還帶著厚厚一疊各類獲獎證書。我覺得他確實聰明,學習能力強。但如此短的時間,如此頻繁跳槽,而且每次都做不長,不停換不同工種,讓我實在覺得不可思議。我問他對每份工作的體驗和心得,他的答案是:太簡單了,一看就明白,沒啥意思,不值得付出太多少精力去乾。最後,我實在是忍不住了,跟他講了下面一番話:
“一個人,猶如一棵樹。在它剛剛發芽的時候,它有很多葉子,比之於人,我們覺得他有生命力;在慢慢長到我們看見的時候,開始抽枝,會有很多個枝椏長出來,這也可以視為多才多藝。但接下來,如果要讓它成長的話,必需開始分主幹,要有主次,如果不把主幹之外的枝椏剪掉,它就會向各方面平均用力。這樣長成的樹,就沒有什麼價值。小小的時候,還可搏個可愛,人們可以拿去當盆景欣賞。如果長大的話,肯定只能當柴燒。”
“如果樹是被動的話,那么,我們人就是主動的,我們必須自己學會修剪自己的枝椏。我們有越多愛好,我們就要越發當心,因為每一個愛好,都可能使得我們成長的機會下降。如果我們想讓自己成長,我們就得忍痛剪掉可能會分散自己主業和主力發展方向的愛好。更危險的,是那些成績非常接近於你的主業和主方向的愛好,因為接近,所以你越發不忍砍掉。不忍,就意味著它必然會消弱你主業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