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
您好!我不知道我到底怎么了,反正現在過的很不好,與人交流又煩,不與人交流又難受,孤單。
我好像整天在想事,好像總有個問題煩擾著我讓我無心做別的事情,我現在有很多我要做的事情都沒有做,不是我不想去做,而是沒心情。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怎么了,這七八年來我一直都被這個問題困惑,也想了七八年,什麼都沒做,我今年二十七歲了,還沒談過女朋友,真的不知道怎么說好,關鍵是我不知道我哪裡出了問題,要知道我哪裡出了問題的話我就去改。我現在的問題可能還是與人的交流問題,不知道是自己不會與人交流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反正就是這個問題讓我很痛苦,這七八年來我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是不知道怎么說好,我到底怎么了,我真的不知道您能否幫幫我,萬分感激,我真的不想這樣過下去,我也想像別人一樣開開心心的過,有著他們一樣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多好。
我現在就是不敢跟比我說話強的人交流,除非強很多,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不知道我到底怎么了我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我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我也不大愛說話,很苦惱。我都二十七歲了,都快三十歲了,真的好想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三歲父親去世,國中過了一段艱苦的生活,高中身體變差,也越來越不愛說話,那時候我媽都說我一個星期都說不了一句話,我那時是真的不想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像說了也沒用是的。初高中吃不好,身體又差,後來什麼都變差了,從國小到高中,整個人越來越差成一種倒退局面,我媽當時的教育是你看誰誰誰,讓我們跟他們學,結果我們變得更苦,一言難盡,不知道怎么說。我想漸漸的好起來,不再現在這個樣子也不怎么與人接觸,很不好。就說這么多了。謝謝您看這篇文章!期待您的寶貴意見!
這位朋友:
您好!你的情況我非常理解,而且也非常樂意與你探討這個問題。你說“現在過的很不好,與人交流又煩,不與人交流又難受,孤單”我覺得你的情況在很大可能上有幾個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你與他人在一起交往、娛樂的時間比較少。按照馬斯洛的基本需要五層次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關係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才能得以發揮的需要,你所缺乏的正是“歸屬關係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這些需要的缺失不僅讓你產生了挫折感,加劇了內心的矛盾衝突,引發了不良的情緒反應,而且還干擾了你正常的心理活動和生理活動,導致了對自己討厭、膩歪和極端等問題的出現。要想解決你的問題,就必須滿足這類需要,也就是說必須與周圍的人打交道。亞里士多德說:能獨自生活的人,不是野獸就是上帝。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就充分說明人是群居性動物,不能離群而索居,孤獨而無友,所以根據你的情況建議你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努力培養和提高善與人相處的能力,一旦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那么你的一切問題也就得以化解和消除了。
第二方面是你雖然與他人交往,但是你卻不能敞開心扉對待他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他人賞識、認同、接納和愛,也期望自己成為人們心中的重點,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自己首先賞識、認同、接納和愛他人,同時也需要把他人看作是自己心中的重點,只有這樣我們所期望的一切才能隨之而來。
第三方面是你經常看自己的消極面,讓它糾纏著自己而不放手,致使你每天都活在消極的陰影之下。其實我們每個人所能把握的就是此時此刻,縱觀人世間所有幸福的人,他們都是既不往後看,也不朝前看,他們只看自己的此時此刻。巴斯噶在《沉思者》中的這樣一段話:“我們向來不曾把握現在。不是沉湎於過去,就是殷盼著未來;不是拚命設法抓住已經如風的往日,就是覺得時光的腳步太慢,拚命設法使未來早點到臨。我們實在太傻,竟然留連於並不屬於我們的時光,而忽視惟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此刻……”。,獲得自信心之後再做較為複雜的事,就像上樓梯一樣一步一步地實現目標。同時要時時處處站在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經常要與別人合作,在取得成績之後,要與他人共同分享;給他人提供機會,幫助其實現生活目標;當他人遭遇到困難、挫折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在此需要牢記的是“朋友需要你今天幫助,千萬不要等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