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創業年齡不是問題,眼光才是距離

李開復:創業年齡不是問題,眼光才是距離 1
0
(0)

9月8日,創新工場上海基地正式啟動,站在會場台中央的李開復略微有些不自在,雙手不時要整理一下衣角,但當他坐下來面對媒體時,很快就恢復了最自然最舒服的狀態。他開玩笑說現在領導們都走了,我們可以隨便聊聊了。

今年,李開復剛好跨進知天命的年紀,人生閱歷,正是黃金時期。之前他帶著團隊和傑克·韋爾奇吃晚餐,老先生很high,但到了第二天致辭時,韋爾奇明顯有點體力不支,李開復私下跟大家說,我現在總算知道自己2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了。

兩年前,48歲的李開復從谷歌中國辭職,投身創新工場。作為一個創業者,年齡永遠不是問題,眼光才最重要。

曾經的疑問:

創新工場到底是做什麼的?

點心是創新工場培育孵化的項目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個,去年底已成功拿到近1500萬美金的首輪投資。國定東路300號創業實訓基地,點心的30多位成員已搶先入駐。一位美女正在對走神的男同事喊話“你要淡定,給我好好寫代碼!”有人聊著聊著,突然臉上就有了亮了的表情。

創新工場到底是做什麼的?兩年前,幾乎所有人都帶著這樣的疑問。李開復說,大家漸漸開始明白,原來李開復做的不是慈善企業,不是幫大學生找尋人生方向,而是帶領年輕人開拓夢想,努力掘金的。成立兩年來,創新工場已經審閱超過2500個項目,投資孵化34個項目和公司,其中9家成功吸引外部vc完成a輪融資,投資金額超過2.5億人民幣,總估值預計達到30億人民幣。

對於兩年前的疑問,李開復早就有足夠的底氣來回答,“我們開創了適合所有創業領域和創業人士的‘專業孵化+投資’模式,我們並不是去給那些各方麵條件都已經成熟,只缺錢的創業者投錢,而是在他們還沒有成為企業,甚至沒有註冊時,從無到有,開始創造企業。”

拿行話來說,應該就是屬於pre-angle,比天使投資更前面的那個環節,而這恰恰是那些“除了點子什麼都缺”的創業者們最需要的。點心ceo張磊曾說,“開復除了是我的同事、投資人之外,還解決了我的人才招聘、法律、公關、it、政府關係等等事務,讓我專注於產品、研發和商業,令項目可以快速成長,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現在的忙碌:

把中關村從大賣場變成“矽谷”

創新工場北京基地2000平米的地方早已不夠用,近500號人擠在一塊,再加上那些明明畢業了還“賴著不走”的孵化企業,所以公司成立以來年年搬家,最近又在忙著物色新的地方。“地方寬敞開間夠大,能滿足未來發展要求”是創新工場上海基地選址首要條件。最終在國定東路拿到了三層樓近8600平米的辦公地點。

創新工場的團隊是跟孵化企業完全坐在一起的,外人來參觀,如果不做介紹,根本分不出哪些是創新工場的員工,哪些是孵化企業的員工。初創者們拎包就能入駐。如今,接待各國的考察團隊也成了李開復的日常工作之一,前幾天美國白宮“總統歐巴馬國家創新戰略”小組還特地打電話過來諮詢,探討如何保持創新活力的秘訣。

李開復希望把矽谷的一些創新基因帶到國內來。創新工場北京基地附近原先只有星巴克,現在開了很多車庫咖啡館,投資機構也都在周邊設立了辦公室,就像蜜蜂發現了花朵,李開復笑稱他們把中關村從大賣場變成了矽谷。這些不過是表面現象,企業的創新理念才是根本。

未來的眼光:

透過媒體發招聘廣告

創新工場成立之初募集基金時,李開復照例刷的人情卡,新東方的俞敏洪,富士康,聯發科,都是他的老朋友,只要打個電話,第二天資金就到賬了。但是很快金融危機來臨,創新工場也有半年多的時間“顆粒無收”,去談投資,人家囉里吧嗦講一大堆,你們幫人家創業行不通吧?李開復乾脆排除干擾,專注做自己的事情。隨著點心、豌豆莢、行雲,這些項目的名氣越來越響,錢不再是問題,投給誰才是問題。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