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人說,年輕就是青春。也有人說,年輕就是資本。我們應該在年輕時勇敢去詮釋屬於自己的青春,靠自己的青春贏得更多的資本。要知道,年輕時,就該出去闖闖,尋找屬於自己的正真舞台。
有一個姑娘,有一些任性和囂張,還有一些叛逆和瘋狂;有一個姑娘,眼神清澈,笑容無翳,纖腰長腿,小麥膚色,行處靈動如流水,說話噼啪似炒豆。她健康,她個性,她的青春像一樹一樹的繁花,粉白黛綠,燦爛得令人妒忌。這姑娘,是米萊,又是錢小樣,但歸根結底是王珞丹,獨一無二的王珞丹。這位新晉80後甚至90後代言人,人氣已衝到了火星上,她的爆紅,原因無他,正是青春的勝利,青春的酣暢淋漓。
我的青春我做主
冬粉“丹磁”們最初愛上王珞丹,是因為《奮鬥》里的“米萊”。雖不是女一號,但這角色實在太討巧:美貌和財富齊備,善良與風趣兼具,偏還痴情得九頭牛拉不回,這樣的女孩,人間煙火中怕是難覓芳蹤。相比之下,《我的青春誰做主》里的“活寶”錢小樣更草根,更現實,深得80後的歡心。
談起錢小樣,王珞丹用八字評價:“亦正亦邪,亦動亦靜”。錢小樣是誰?是王珞丹,也是你,是我。她有我們全部的缺點:自以為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別人碰過的不算壁,自己不栽過的不算跟頭”。她滿腦袋理想,滿肚子主意,為自己做主不惜離家出走,擎著中專文憑就敢從銀川殺進北京,由著個性一頓瞎撲騰,然後被現實嗆得七葷八素。
然而這個一根筋姑娘的可喜可貴,正在於她的百折不撓、樂觀無敵,無論生活如何打擊她,始終“傻笑”著蹦不息;在於她有一個大路通天的幸福彼岸不去,偏要向長輩禁止的陰溝里踽踽獨行,當她學會背起責任,俯下身軀,卻永遠學不會放棄愛情;在於她的知足常樂,螞蟻有螞蟻的幸福,別人吃一碗還吃不飽,咱有一粒就樂半年。
王珞丹上躥下跳地奔向了錢小樣,她演得太投入太忘我,以至於電視劇殺青那天,她悲傷地在部落格上寫道:“我就這么被錢小樣拋棄了。”但,看她簡約而不簡單的人生履歷,不由人不感慨:王珞丹簡直被錢小樣附體了。
跟錢小樣一樣,王珞丹生性叛逆、不羈,爬樹上牆的像個男孩,而且打小就愛自作主張。中學時,因不甘心被老師冤枉,竟當眾跟老師掐起來,險些被學校開除。父母見這孩子如此叛逆,生怕她惹事,只好嚴加看管。母親更從不準她和男同學結伴出去玩,男生打來的電話也一律扼殺在搖籃里。
進了師範後,王珞丹的酷勁兒愈發張揚,單薄得像紙片似的姑娘竟學起了激爆的架子鼓,還加入了校樂隊。這個被帥氣的文藝男青年壟斷的特長,成了王珞丹的看家秘籍。當時全校只有她一人會打架子鼓,風頭可想而知,“人人都認識我,那時候我走路不看地,看天,比現在還牛。”
跟《我的青春誰做主》中苦口婆心的家長一樣,王珞丹的父母也為她規劃了一條“不出錯”的道路:考北京師範大學的本科,將來進入穩妥而踏實的教育行業。王珞丹卻臨時變卦,要考北京電影學院,“我特自信地跟他們說,今年考不上,我明年再考,還是考不上,第三年再來。如果連續三年考不上,我就服了,絕對安安心心回老家當老師去”。她的這份執著和勇氣到底打動了父母。
從家鄉內蒙古赤峰到北京,隔著兩座山峰。那個多風的春天,王珞丹住在北京郵電大學旁邊的一個招待所里,白天風塵僕僕地去上表演輔導班,晚上就關起門來練歌,或舉著報紙練習朗誦和背台詞。回想那段時日,王珞丹感慨萬千:“大多數父母都要替孩子的青春和前途做主,希望把孩子拴在褲腰帶上,這樣的年輕人出不了大錯,但也成不了大事。感謝我父母在我追求夢想時沒有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