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會種地的大師

袁隆平,會種地的大師 1
0
(0)

他應該是最受廣大人民民眾推崇的科學家了。當一堆人簇擁著的穿著大棉襖氣質白西裝的袁隆平鑽進那輛黑色別克後,剛才還在維持秩序的黑衣保全開始嘟囔:“真該要他一個簽名。”

飢餓

在中國,袁隆平的故事中少不了人們對飢餓的記憶。在一本兩百多頁的袁隆平傳記中,作者用二十多頁來鋪陳背景,講述“飢餓的幽靈”,第23頁的時候,主角才終於出現了。

這位能讓水稻增產20%的雜交水稻之父是個挺踏實的人,找他給書籤名,他便簽上名字,再加上日期,一個字不多寫。當有人說,講講你的夢想吧,他只想得出那些跟莊稼有關的夢想:“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大粗壯,稻穗像掃帚一樣長,穀粒像花生米一樣大,人坐在水稻下乘涼……”

1999年,袁隆平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講述自己這個夢想。那一年,在中國,他還不那么出名。有人記得,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袁隆平親自站在湖南省展台前介紹雜交水稻身後是水稻,側面是他在稻田裡的大照片。有性急的遊客指著照片就喊,“咦,這就是照片上的人耶。”袁隆平訕訕笑著點頭,“是我是我。”然後指著身後,向遊客介紹他的雜交水稻。

在那之後,有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拿了中國的國家科技進步獎,還拿了世界糧食獎和以色列的沃爾夫獎,聲譽漸隆,人們也越來越喜歡他。

那是箇中國人理想中的科學家形象,看上去平庸而無特色,卻能解決真問題。他很少在公眾場合出現,出現時愛穿那件有大棉襖氣質的白西裝,說著帶湖南腔的國語外媒喜歡強調,“那是與毛澤東類似的口音”,另有中國媒體考證出來,他的白西裝價值五百多塊人民幣。

1990年代,袁隆平曾3次被提名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均以落選告終。有人私下推測,這是因為袁的研究過於偏重套用,不夠基礎和尖端,但官方並未給出明確解釋。

他不喜歡在媒體上露面,根據他辦公室的說法,原因很簡單:太浪費時間了,而最終的內容又大同小異。他的一個助手解釋:他已經盡力配合了,上過中央電視台,上過鳳凰衛視,還上過紐約時代廣場廣告牌上的中國的形象短片在那個短片中,他穿了一件格子的半袖襯衫,沒穿那件白西裝。

雖然每箇中國人都知道他做了些什麼,但要仔細講清楚他是怎么做的,他的工作會對我們的將來產生怎樣的影響,大家又都開始面面相覷了。

孟德爾vs李森科

與大多數人的直覺相反,農民模樣的袁隆平並不是出生在農民家庭的孩子。他出生於1930年的北平協和醫學院,他的一位姨媽在協和醫院擔任護士,他的出生檔案上還有林巧稚的簽名。袁家家境優良,父親是東南大學畢業生,母親是教會學校高材生,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母親告訴袁隆平:要博愛,要誠實,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袁隆平說:“母親的教育影響了我一輩子。”

根據某本傳記,他是在6歲時隨大人郊遊去了一個農村的果園,就此喜歡上了田園;另一本傳記則認為他最早愛上農村是在15歲。不過,無論是6歲或是15歲,都剛好繞開八年抗戰時期。我們可以推測,沒有戰爭的田園給袁隆平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又加上不甚喜歡數學,讀大學時,他報考了農學系。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根據袁的口述回憶錄,畢業鑑定上寫著“愛好自由,特長散漫”。畢業後,袁去湖南安江農校擔任教師。這大概與今天的支教青年有點兒類似,不過,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袁的“支教”並不輕鬆。

做教師期間,袁隆平跟對門學校的女老師談過一次長達數年的戀愛,對方最後還是放棄了他,選擇了一個“出身比較好”的男青年,“做出了在政治上‘要求進步’的選擇”。直到33歲,袁隆平才與自己從前的學生、同樣“家庭出身不太好”的姑娘鄧則結婚。之後,除去時代帶來的一些波折,袁隆平的家庭生活普通而“美滿”。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