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亞勤,現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34歲執掌微軟亞洲研究院,38歲成為微軟全球副總裁,曾是比爾·蓋茨在微軟全職工作時的核心智囊團成員。
我第一次見蓋茨是在1990年,在拉斯維加斯的comdex大展上,蓋茨做一個名叫《信息盡在指尖》的演講,報告會有上萬人參加。當時的蓋茨是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當然,也是我的偶像。那時正是it業發展的好時候,微軟上市剛幾年,發展勢頭強勁。
真正接觸蓋茨是在1992年。那時我還沒加入微軟,那是在亞特蘭大的一個展覽會上,蓋茨每年都會來這個展會做一個主旨演講,那次他講的是windows95,他稱之為“芝加哥計畫”。
我當時在從事視頻方面的研究,在展會的一個展台向眾人演示我的視頻壓縮技術。忽然間,一個很特別的聲音傳了過來,問我壓縮的速率是多少、壓縮比例是多少,我回頭一看,那個人就是蓋茨。
蓋茨已經看過了好多個展台,他停留下來,我們就數字視頻的傳輸和通信展開交流,聊了20分鐘左右,那是第一次真正和他交流。
1998年我加入微軟後,回國和李開復博士一起創辦微軟亞洲研究院。2000年我開始擔任院長,經常向蓋茨匯報工作。我第一次向他匯報工作是2000年夏天,我和微軟研究院的十幾個同事到雷蒙德微軟公司總部,向比爾匯報在網路多媒體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議程為1個小時。
蓋茨的辦公室設在8號樓第二層。這是一座星形的兩層建築。從正門進去,向右拐,走進迷宮一般的走廊,再向右轉,就是比爾的會議室。這是一個既不豪華,也不寬敞的屋子,一個咖啡色的會議桌,地面是淺駝色的地毯。
蓋茨時間有限,人也很聰明,如果他願意花1個小時了解一個項目,並能給你回饋,這在公司里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匯報剛開始時,我認為他肯定對網路多媒體領域不太懂。令我驚訝的是,他不停地提問,問題都問得很深入,甚至走上前台去詢問技術細節,比如做小波變換的編碼、如何分層、頻率分布、容錯率等等。
他不是網路多媒體領域的專家,但他能很快抓住問題的核心,並能問出很深刻的問題。那一刻,我對他很佩服,因為他有多少事情去想,多少事情去忙,竟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抓住一個問題的核心,並且給出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在這次匯報中,他看起來既驚訝,又激動。如果蓋茨對一個問題感興趣的話,他會一直問,問到有趣的地方,他會哈哈大笑,匯報的人就會覺得很踏實;如果他對這個事情沒興趣的話,他會坐在凳子上搖啊搖,心不在焉地喝他的可樂。他是一個肢體語言十分豐富的人。
我的匯報比原定的1個小時延遲了40分鐘。最後,蓋茨給出了少有的評價:“你們做了令人難以置信和驚異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蓋茨有些不修邊幅,但在表象的背後卻體現出蓋茨對所做事情的專注。微軟的首席戰略官克雷格·蒙迪是蓋茨多年的朋友,也正是他開創了微軟的非pc平台,他告訴過我蓋茨的一件糗事。
有一次,蓋茨正在家裡專心思考一個問題,忽然他想到自己晚上還要趕到另一個城市參加一個重要活動,趕緊穿上西服、打上領帶趕去機場。結果直到飛機翱翔在雲端,蓋茨才發現自己腳上居然穿著一雙拖鞋。於是,他趕緊給蒙迪打電話,讓他幫自己買一雙鞋。
真誠的朋友
在微軟初創期,一窮二白的蓋茨憑對未來的熱情打動了微軟現任總裁鮑爾默。說一個他們工作和交往的軼事吧!
鮑爾默和蓋茨是在學校觀看《雨中情》和《發條橙子》兩部電影時認識的,當時兩人都是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在短暫的互動後,鮑爾默就這樣評價蓋茨,“i see something in this guy。”(這個傢伙不尋常)。
他們倆互相欣賞,但性格卻各不相同,蓋茨性格拘謹,鮑爾默熱情開朗。彼此分開後,鮑爾默去了寶潔,又去斯坦福讀研究生。而蓋茨和保羅·艾倫於1975年創立了微軟,但在公司最開始發展的幾年,規模很小,再加上他們倆都是技術型人才,蓋茨很希望具有銷售天分的鮑爾默來公司,幫助自己做商務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