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的清華一年

寒門學子的清華一年 1
0
(0)

8月27日上午,清華大學啟動新生軍訓,機械工程系最小新生、13歲的范書愷格外顯眼,他就是通過“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畫”進入清華的。

“你知道農村孩子最大的缺點是什麼嗎?”接受採訪時,這個身高一米八、皮膚黝黑的男生突然問道。

“是自卑。”他自問自答。說完這幾個字,楊弘毅低下頭沉默了一會兒,再抬起頭時,滿臉淚水。

3年前,18歲的楊弘毅讀高二。那年的國慶節,他的母校——某國家級貧困縣的唯一一所高中,選拔了30名成績優秀的貧困生到北京,游清華、爬長城,楊弘毅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來北京,楊弘毅感覺挺興奮,但對於考清華大學這件事,他那時“連想都不敢想”.

確實,近年來,寒門學子上名牌大學的幾率越來越小。有研究表明,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三成跌至一成多,清華大學2010級農村生源僅占17%.

為扭轉這一狀況,2020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發出《關於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畫的通知》,決定自2020年起,“xx”期間,每年專門安排1萬名左右招生計畫,以本科一批高校為主,面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生源。該計畫旨在增加貧困地區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2020年,這一計畫招生人數增至3萬名。

楊弘毅正是通過“專項計畫”進入了清華。2020年,跟楊弘毅一樣,通過該計畫進入清華的貧困地區考生一共30人。這一年,清華大學自己也推出了“自強計畫”,跟中國人民大學的“圓夢計畫”一樣,該計畫面向的是“長期學習、生活在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或民族地區,且自強不息、德才兼備的高中畢業生”.該計畫2020年共錄取29人。2020年,通過“專項計畫”和“自強計畫”進入清華的貧困地區學生達到76人。

清華大學招生辦向中國青年報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這些寒門學子有不少分布在水利工程系、化學系、機械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工業工程系等農村地區緊缺的專業人才領域。

然而,種種狀況表明,這群學生在融入著名大學的過程中,遭遇了種種難題。儘管,為了幫助他們儘快融入學校,順利學習和生活,各大高校都出台了多項幫扶政策,如清華北大的“雙導師”制、與知名校友“結對子”等,但是,一些現實問題仍在困擾著他們。這也表明,事關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每一個環節都值得重視。

差距

“在我之前,我們高中十年沒出過上清華的學生了。”楊弘毅坐在清華大學最大食堂的一個角落裡,侷促而迅速地吃著午飯,“我一會兒還有課,暑假國小期的專業課,很難”.

1992年,楊弘毅出生在黃土高原一個只有30戶人家的小村莊,父母都是農民,家裡3個男孩,楊弘毅最小。一年一季種在20畝梯田上的玉米,是家庭收入最主要的來源。楊弘毅的母親國小二年級就輟學在家,父親念到國中畢業就沒再繼續念下去。

而現在,楊弘毅的3個室友都來自省會城市,其中一個有生物奧賽加分,一個是體育特長生。他的經歷,在室友們看來不可想像。

不像城市裡的國小,他上的國小只有一間教室,一到六年級的20個學生全擠在這間教室里上課。唯一的老師給其中一個年級講課時,其他年級的學生就做作業。

上到國小三年級,楊弘毅覺得村小實在太差了,想轉到縣裡的學校,但沒有國小願意接收,覺得他會拖班級的後腿。後來,一個在縣城中學當會計的親戚幫了忙,“硬把我說進去了”.

縣城的教育經歷讓他很壓抑,“基礎差,拼音念不準,語文老師都笑話我”.

2020年6月,復讀了一年的楊弘毅再次參加聯考。報志願時,班主任向他推薦了“專項計畫”.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