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汝等,宜當端心,以質直為本。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維摩詰經》
觀於無常,而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寂滅;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觀於無生,生法荷負一切;觀於無漏,而不斷諸漏;觀無所行,而以行法教化眾生;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觀諸法虛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而不虛福德禪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薩不住無為。
《維摩詰經》
深入緣起,斷諸邪見。
《維摩詰經》
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
《圓覺經》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圓覺經》
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圓覺經》
如筏喻者,法尚舍,何況非法。
《金剛經》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金剛經》
布施要無相,度生要無我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
無諍三味
《金剛經》
念起即斷,念起不隨,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金剛經》
若能歸悟剎,先去貪嗔痴,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圓覺經》
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圓覺經》
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
《楞伽經》
雖自性清淨,客塵所覆,故猶見不淨,非諸如來
——菩提達摩《愣伽經》
生滅是識,不生滅是智。
《楞伽經》
執著言教,昧於真實。
《楞伽經》
我常說空法,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而業亦不壞。
虛空及涅槃,滅度亦如是;
愚夫妄分別,諸聖離有無。
《楞伽經》
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維摩詰經》
種諸善根,無有疲厭。
《維摩詰經》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維摩詰經》
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
《維摩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