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我愛北京,不如說我愛在北京的自己

人生感悟:我愛北京,不如說我愛在北京的自己 1
0
(0)

我20歲那年,是個電影青年,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電影,我決定輟學北上,去心中的電影聖殿——北京電影學院旁聽。

我帶著家裡給我的兩萬塊錢(幾乎是家裡的全部積蓄),帶著自己攢的幾本電影書,毅然北漂。

初到北京的日子,我住在電影學院旁邊北影廠招待所里,一個床位,每月450塊錢。

當時電影學院拉片室,拉一部電影得要6個小時,一個小時3元,得要18元。學校最便宜的蓋飯六七元一份。為了拉片,我把一份蓋飯分成兩頓吃,中午一半,晚上一半。

旁聽的第一年,我沒出過海淀區,蹭所有能蹭的課,看所有能看的片,到港台資料室,複印當時買不到的台灣遠流版電影書,不讓複印的,手抄——抄完了朱天文的很多劇本。

旁聽的第二年,老師介紹我寫一個電視劇,30集。我可以坦然承認,那真的是個爛電視劇,但是那時候,這是我唯一的機會。所有寫過的爛片,都曾經是我珍貴的機會,被人唾罵亦無怨無悔,因為很早我就想明白了,這個行業,就像打遊戲晉級一樣,你得慢慢積攢你的行業資歷。

a級的導演,找a級的編劇,如果你是c級的編劇,為何會用你?d級並不可恥,積攢幾部,我就是c級,慢慢地一步一步往上走。摩羯座從來不相信僥倖,只相信努力。

每一個機會,我從不輕視,都是儘自己最大努力和才能、最大心血去寫的。因為我知道,機會只有一次,就是眼下這一次。

真的很苦。一天寫兩萬字,一大早製片人打電話劈頭蓋臉來罵你,改了不知多少次,宿舍沒有網,寫完了去網咖傳,在網咖查資料,手抄下來回去寫。渾身疼得要死,躺在地板上,緩解一會兒,繼續寫。有時壓力太大了,自己一個人出去哭,站在三環天橋上,外面下雪,哭完了,回去繼續寫。真的是生生寫出來的。

編劇這一行,會寫都是其次,能寫、愛寫是第一位的。

後來寫過一次主鏇律題材,一個部隊老編劇說,他們寫劇本,條條框框修修改改更是數不勝數,怎么辦?“誰叫你愛寫呢?誰叫你愛這個呢?”說得我當時眼淚都流下來了。是啊,誰叫你愛這個呢?並不能總接到劇本,得活吧,好多年給雜誌寫時尚文章,採訪明星。時尚雜誌要的是絢麗吹捧的文字,有自己的路數,要命的是,經常四五家雜誌約稿,幾天之後,一起截稿,壓力大到不可思議。最要命的是,內心的理想和現實工作的衝突,看看自己寫的那些稿子,總是痛苦得不行,隔一段時間就責問自己一遍,覺得自己爛掉了,寫廢掉了。心裡最苦的時候,手心腫脹,有兩倍厚。

剛出道的時候,我給自己印了一張名片,上面寫:我絕不辜負自己署名的每一篇文章。很幼稚,很掙扎,但是很認真,很較勁,明星採訪,娛樂專題,山東快書,企業改革,我接的每一單工作,都盡全力去做。

就這樣,一點一點在行業內站穩腳跟,在這個城市紮下根來。XX年,考研第三年,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研究生;XX年,寫李少紅導演的《紅樓夢》電視劇;XX年,寫馬楚成導演的《花木蘭》;XX年,和彭浩翔導演合作,寫《撒嬌女人最好命》;XX年,寫舞劇《金瓶梅》;XX年,話劇《北京我愛你》;XX年,和張一白導演合作;XX年,和關錦鵬導演、林育賢導演合作。雖然後面這幾個項目都沒成,但是我學到了許許多多,從寫字到做人,衷心感激。來到北京時,我20 歲,沒有學歷,沒有背景,並不自信,一無所有。XX年以後,我還在這個城市裡,做著我想做的事,我沒有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我也沒有去過自己不想過的生活。

為什麼我們忍受北京,無論如何,不忍離去?我想,因為這座城市,給了我們最珍貴的東西——可能性。當然,很多時候,可能僅僅是可能,這正是殘酷之處。我永遠記得,每年都有那么幾個瞬間,我走出捷運站,覺得這是一座希望之城。

也許有人覺得我是在曬優越感,顯擺自己混得好,我絕不是這個意思。我早幾年回家就發現了,其實老家的很多同學,過得比我好多了。因為父母在地方上,很容易就進了本地最好的單位,剛工作,家裡就給買房了,買車了,結婚了,平時回家吃飯,孩子爸媽帶,掙的錢就是純積蓄。放假出國,平時淘寶,吃穿住用,比我高不止一個檔次。

我選了這條路,有時真的很難去滿足父母最簡單的期待,當然會內疚,會難過,會自責。但是,我喜歡在北京,做這份工作,做我自己。

愛一個人,是愛和他在一起的我自己。

愛一個城市,也是愛在其中生活的自己吧!

我愛北京,不如說,我愛在北京的我自己。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