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焦裕祿觀後感1000字
焦裕祿,一個中國人民熟悉而親切的名字,他是人民公僕的榜樣,也是中國人的道德楷模,更是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雖然他離開我們四十多年了,我們卻從未停止對他的呼喚。中央電視台播出電視連續劇《焦裕祿》的每個夜晚,我都會準時守在電視機前,從新走進他、傾聽他、感知他,和他一起感受一個全新時代的脈動與心跳。
1963年元月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臨時召開縣委會。他沒有宣布議程,而是把大家帶到火車站,去目睹成批成群災民逃荒的令人痛心的場面……有著同樣逃難經歷的焦裕祿下了決心,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把蘭考的“三害”治住。他毅然把消極的“勸阻辦公室”改建為積極的“除三害辦公室”,先後抽調了120多名幹部、老農和技術人員,組成一支“三害”調查隊,在全縣展開了大規模的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查工作。
許多同志考慮到焦裕祿的病,勸他不要參加野外調查了,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為此,他多次住過老飼養員肖位芬的牛屋,向他討教治沙的“真經”;他同新分到林業局的兩位大學生交朋友,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鼓勵他們做泡桐研究。每當風沙最大的時候,也是他帶頭下去查風口、探流沙的時候;雨最大的時候,也是他帶頭冒雨涉水、觀察洪水流勢和變化的時候。他就是在這種流動的“辦公桌”上認識了蘭考,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具體方法。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這句話細察其意,就是強調領導者要多動腦筋,重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只有這樣,方能取得指導工作的發言權,擬出切合實際的工作方針,說出令人折服的道理。焦裕祿的這句話,強調的不僅是領導幹部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倡一種求真務實精神。 焦裕祿對同志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幹部不領,百姓掉井;共產黨員應該在民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民眾的面前;在民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民眾、幫助民眾。他的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民眾,唯獨沒有他自己。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面臨許許多多的新挑戰新考驗。只有像焦裕祿那樣,繼續保持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身先士卒的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腳踏實地,心無旁騖,堅定信念,奮力進取,才能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做得更好些。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1000字
近日,我又一次看了電影《焦裕祿》,這部多年前由著名演員李雪健主演的老片子再一次讓我熱淚盈眶,我深深地被電影中主人翁那種“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精神所感動。
記得上國小的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就有《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那時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熟讀課文,甚至背誦部分章節,卻只知道焦裕祿是一個可敬的人。但當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特別是深入到基層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更感覺當年焦裕祿在縣委書記崗位上的難能可貴,因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勤政為民、鞠躬盡瘁的諍諍誓言。
1962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多萬畝莊稼,鹽鹼地上有10萬畝禾苗顆粒未收,就在這時節,黨組織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面臨困難,重重困難,他沒有退縮,挺胸挑起了這副重擔。他首先從幹部作風入手,從徹底改變蘭考一窮二白的面貌上下功夫。深入鄉村、深入農戶調查研究,哪裡有風沙哪裡有他的身影,哪裡民眾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裡,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當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坎上,從嚴律己,寬於待人,清正廉潔,用自己務實求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全縣人民與天斗、與地斗,戰勝了一切不可戰勝的困難,改變了蘭考的面貌。
屈指,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縣委書記的工作崗位上僅僅工作了一年零四個月,但他那種不朽的精神卻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幹部不領,水牛掉井”等一連串樸素而閃光的語言,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望著他當年的遺物,那一床早已說不清顏色.摞滿補丁的被褥(被子上46個補丁,褥子上35個補丁),更是肅然起敬,他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民眾做到的,自己帶頭做好。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自己身邊的人,心繫百姓,情系事業,功在千秋,像這樣的領導幹部老百姓除了愛戴和擁護,還能說點什麼呢?
看著影片中再現焦裕祿冒雪站在火車站注目外出逃荒人流中焦熾的情景;他俯身來到貧苦百姓家動情地告訴他:“我是您的兒子,毛主席派我來看您來啦!”的時候;看著他在暴風雪中親自觀察洪水流勢變化,查風口探流沙的舉動;以及在他為民積勞成疾被大家強行送往醫院時百姓傾巷相送的畫面,我倍受感觸:而今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幹部有幾個能做到焦裕祿那樣廢寢忘食的忘我工作,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心心相印、魚水交融呢?多少領導幹部能夠做到在老百姓需要的時候就出現在他們面前?而今在我們的幹部隊伍中,不少幹部已淡漠了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貪圖享受,貪圖安逸,揀輕怕重,攀比待遇,不比政績比升遷,不比奉獻比資歷,為官一任沒有造福一方,以權謀私,作風霸道,讓民眾側目和聲討,面對焦裕祿同志應該感到汗顏和捫心自問…….
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已45年了,但他生生不息的精神仍然光照人間,最近河南省委提出在全省廣大黨員幹部中開展“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教育活動,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牢記宗旨,心繫民眾,“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精神,大興服務之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勤儉節約、艱苦創業、“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大興艱苦奮鬥之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求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不怕困難,不懼風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大興知難而進之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大興敬業奉獻之風。
焦裕祿同志,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一座豐碑,他那高大形象,不因歲月的流逝而黯淡;不因時代變遷而過時。他那崇高的品質,高尚的情操,不朽的精神,將永遠閃爍在人們的心中…….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1000字
記得國小的時候就曾看過影片《焦裕祿》,那個時候,只是依稀的曉得焦裕祿是個一心一意為人民做事的好乾部,就像為我們不辭操勞的老師。可匆匆歲月後,現在的我再看此影片,有種莫名的深刻感動!也許是時間的洗禮吧,讓我對黨的好乾部焦裕祿偉大人格有了更立體更全面的體悟!
在六十年代,在面對黃沙遍地飛揚,旱澇無常,土地極為鹽鹼的蘭考。焦裕祿毅然決然的接收了黨交給的任務,帶領民眾沖在抗“三害”的第一線,與民同甘共苦。為了能在蘭考這極為貧瘠的土地上,種出糧食,使三十六萬蘭考人民不再攜家帶小,流離失所;為了使蘭考人民能自食其力,每年不再領國家的返銷糧;為了在那只有枯草在瑟瑟發顫的土地上,開墾出一片生命的綠洲!黨的好乾部焦裕祿是鞠躬盡瘁,是嘔心瀝血,是披星戴月,更是含辛茹苦!在蘭考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下,焦裕祿同志作為縣委書記與同志們一道,戰鬥在抗沙、治鹽鹼地的第一線,在自己病入膏肓的情況下,隱瞞身體情況,拒絕花錢治療,最後累死在工作第一線,看過他所穿的衣服,用過的劣質工具及辦公條件和我們自己對比一下,不言而喻,我們應該學習他那不怕困難勇於與自然做鬥爭的精神,學習他不貪圖享樂,一心為民的做法,學習他艱苦創業、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怎樣把這種精神發揚下去,這就要求我們“不負人民的信任、肩負黨的囑託、執法為民、執政為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他的這種思想工作作風,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學習的,焦裕祿同志不是病死的而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累死的,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死的重於泰山,在那艱苦的年代,正是有了焦裕祿這樣的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奮鬥,才有了我們社會主義的今天。
印象最深刻的是電影中焦裕祿看望冰場上老人的那句回答“我是您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人們的好兒子,黨的好乾部的光輝形象。從焦裕祿同志身上,我們看到一種精神,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公而忘私,不搞特殊的精神。焦裕祿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我們中國有XX多個縣(區),如果每一個縣都有一個焦裕祿,都像他一樣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莊嚴神聖的使命感,我們的小康目標是不是可以更快地實現呢?40年來,焦裕祿精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他的人格魅力和偉大精神,體現了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為後來的人們傳頌不已。
通過這一段“講、樹、促”教育活動的開展,聯繫自己的本職工作,感受很深,現在在我們這樣的好環境裡,對工作更要盡職盡責,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工作和學習中要學習焦裕祿同志艱苦奮鬥、艱苦樸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質,要結合工作和自己實際,接受學習教育,思想上要認識提高,著力重點,解決工作作風、工作紀律、工作效率、工作事業心、責任心的問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完善,促進工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