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花落花開》觀後感

電影《花落花開》觀後感 1
0
(0)

觀花落花開,看物是人非。我總喜歡在花開花落這些詞後面緊接著來句物是人非,畢竟看多了年輪流轉,自然懂得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言歸正傳,花落花開這部電影取材於現實生活的真人真事,他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傳記片,講了天才薩賀芬極為坎坷的一生。電影開篇主角以一個行為舉止詭異的女僕形象出現,她或是偷拿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或是游離在大自然的綠色純淨里,或是乾脆把電影標題和她放在一起,我都沒法把她和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的形象聯繫在一起,或許後來說她是個聯邦間諜,隱秘而偉大更合乎我的邏輯推理。但是一位藝術家奮鬥的秘密是我們這些在她的小房子外面的人所不知道的,她拿了那些材料自己做顏料,她熱愛畫畫,她痴迷於畫畫,她是一個有夢想的人。我喜歡有夢想的人,看到他們追逐夢想的永不放棄的勇氣,也使自己的靈魂得到震撼和感動。

可是畢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她每天要做好幾份工,擦呀、洗呀、刷呀,每天忙不完的勞作,還記得她和那兩個修女在一塊,她給她們做了吃的,一個修女說你還缺什麼呀,她說我缺的是時間。是呀,花落花開,流年和落花一樣化作塵埃散在記憶里。不只是薩賀芬,想一想剛進大學的你,期待快點畢業的你,和現在的嘲笑剛來時的你,一恍惚大學同學都沒怎么深交,圖書館都沒去過幾次,畫都沒好好畫過幾幅,轉眼間就快到了大三,不算奔波的大四,大學生活就這樣……不注意時畫上了句號。比我們少很多時間的薩賀芬最起碼沒有放棄最初的夢想,她白天無休止的工作,晚上點著燈畫畫,她沒有老師,沒有參考書,沒有投資,她有的只是執著,她祈禱聖母看到她的執著。我想聖母指引一個人看到了,威廉伍德無意中的看到了薩賀芬的畫,即使威廉伍德不相信神的存在,但是他相信靈魂,而靈魂感知力使坐著的他也能看到牆角扔的薩賀芬的畫,無巧不成書是用來哄騙小孩子的吧,威廉伍德在別人家看到別人不珍惜的扔在牆角的畫竟然是自己的僕人畫的,說是巧合,還不如以西方人的詼諧說是神的幫助更加可信吧。她的伯樂來了,威廉伍德認可了她的畫,可是她是多么的自卑可憐呀,她全然不相信自己,她太過於自卑和感性了,不像威廉伍德只相信靈魂,只相信人有靈魂,而她相信神,相信小牛離開了,母牛會哭。其實我也相信小牛離開了,母牛會哭,畢竟它也是一個母親。

威廉伍德開始慢慢的讓她找到了自信,她很愉快的畫好畫後拿給威廉伍德看,她的小秘密逐漸公之於眾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悲歡離合,一戰來了,作為德國人的威廉伍德只能離開法國了。威廉伍德臨走時叮囑她一定要堅持畫下去,她悲切的看著他問他是不是喜歡和他在一起的那個女人,是不是要和她離開,威廉伍德無奈的告訴他那只是他妹妹。薩賀芬的舉動在她以往的生活和現在情形對比時那還不算愛吧,至少在我看來那不是,她執著於自己的畫,正如她執著於她最初愛的那個軍人一樣,都在她的靈魂深處。在我看來那只是她對威廉伍德是有所依靠的,在她孤苦伶仃的生活里才剛好出現一道光,她的畫終於能賣點小錢出去了,可是光還沒有暖熱心臟就要散去了,想著她又要回到往日的日子,她又展現出自卑的說我不會站在黑暗裡傻傻等待這束光會再次點亮的。

他走了,不過她還是躲在小房子裡隔著外面的槍零彈雨聲繼續畫著自己的畫,她沒有等,他再次看到他的畫是在一次畫展上,足可說明她在尋找其它的出路。不過可以理解,時隔多久了,還無休止的等待太難了。不過沒有那么多的伯樂,把她的畫扔在牆角的人,和畫展上寥寥無幾的人都說明能把她的畫推向高度的恐怕只有威廉伍德了。他們再次聯手了,威廉伍德說她的畫進步很大了,還說要給她舉辦畫展,那束光再次亮了,而且這次足可以照亮整個狹小的屋子。物質和精神的決擇是俗世凡人的通病,小屋子被照的太亮了後她的欲望告訴她屋子太小了該換個大的了。是的,她的欲望被喚醒了,這個單子寄給威廉伍德,那個寄給……甚至原本自卑的她,告訴威廉伍德那個不善與人來往的她,逐漸讓很多人來看的畫,評價她的畫。不過其實我並不太介意她後來的這些反應,不想過於批判的舉動,因為看待一件事,一個人我會選擇從全局出發,這個故事我完整的看完了,你仔細想一想一個人到中年孤苦伶仃了一輩子的婦女不該有一時的享受嗎,她就應該這樣生下來就一輩子為奴為婢嗎?每個人都有追求品質生活的權利,每個人也有一時的看不清自己,毛澤東還不是人到中年來了場文化大革命,希特勒也曾大殺特殺過猶太人,要不是他的這一舉動愛因斯坦也不會嚇的跑路到美國,要不然希特勒就有可能拿著核子彈統一全球了。所以薩賀芬只是辛勞創作了一輩子最後滿足一下內心的欲望而已,我想要不是經濟危機,按照威廉伍德妹妹的坦白,威廉伍德是會滿足薩賀芬的願望的,至少我期望會。

禍不單行,薩賀芬的畫,也是薩賀芬的藝術,更是薩賀芬要給於全部的新郎。始終沒有在她生前得到所謂的除了威廉伍德的世人肯定。經濟危機來了,威廉伍德也沒有辦法,所有人都壓縮經濟,控制輸出,人們在解決了餬口時才會想到欣賞,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總統都無法操控的,何況是一個小小的威廉伍德。畫展不能舉行了,打給威廉伍德的電話里的泣不成聲的罵聲的薩賀芬,穿著婚紗領著兩個大袋子滿街送禮物的薩賀芬,精神病醫院過激反應的薩賀芬,此時的薩賀芬在我看來是遭受到了生命里打擊的極點。想一想她之前告訴過威廉伍德說不開心的時候她會看看花看看草摸摸樹,可是那都是一些生命上的小坎坷,這次就大不相同了,她的畫給很多的人看了,她甚至告訴了她最信奉的聖母,天使,她還買了最隆重的婚紗,一切都為畫展,可是生不逢時,禍不單行,她的畫再一次要推遲展出了。薩賀芬再也承受不了了,想一想她的遭遇,第一次的被認可,第一次的離開,又一次的要推向高峰,又一次的跌入谷底,這樣的大起大落她再也無法面對了。這也是由於她太愛她的畫了,她沒有愛人,只有與畫作伴,我想此時的她進了精神病醫院,對種種的打擊再也無言以對,也只能選擇逃避了。

故事的結尾薩賀芬拿著一個小凳子走到了一棵大樹地下,她隱隱約約回到了最初的純淨,他若即若離回到了最初的愛。(即使沒人告訴她她的畫已經賣出了三幅)

薩賀芬死了之後,威廉伍德還是為她舉辦了畫展,薩賀芬成為了偉大的畫家,她坎坷努力的一生也成為了藝術史上不朽的神話。

電影《花落花開》觀後感二

這是個名叫塞拉芬娜的女人,她是一個畫家,一個瘋子,一個僕人。她正在那兒擦地板,在這桌藝術的盛宴里,她只是一個僕人。即便是大學裡的美術史教授,如果沒有看過《塞拉芬娜》這部電影,或許永遠也不會知道在當時的法國,竟然還有這樣一位畫家。

她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卻精準的抓住了那個年代藝術的神韻。她的畫稚拙中透著一種原始的魅惑,這魅惑最終化為一種恐懼,對孤獨的恐懼,當塞拉芬娜把她的畫拿給鄰居們看時,他們呆住了,無言以對。

塞拉芬娜說:“有時,我也會被自己的畫嚇著。”

別人問她:為何要畫畫?受到家人影響嗎?或是老師的影響?學過畫畫?薩賀芬對這些問題都給予了否定的回答,她說:19XX年,她的“守護天使”提示她開始提筆作畫,於是她就開始了畫畫。不論是窮困、不論是戰爭,她總能全身心投入,不離不棄地一直堅持著繪畫。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偉大力量?那一定是種信念和信仰。

也正如所有天賦秉異的畫家一樣,永遠都有著孤獨感,總是一個人。也正如所有的那些不得志的畫家一樣,她的生命曲折婉轉,大起大伏… 塞拉芬娜最終瘋了,並死於瘋人院。

一棵樹上的果實相互推搡著要從畫布里爬出來,樹葉像一隻隻眼睛,驚恐萬分。正如梵谷的向日葵,在陽絢爛的色彩下,卻潛伏著神經質般的躁動和不安。這種病態的、虛假的繁華正是塞拉芬娜後來生活與精神的寫照。

俄國哲學家尼•別爾嘉耶夫說過:天才的創作高潮經常是與地上的不幸生活相聯繫。他說藝術的意義在於,它轉入另一個面目一新的世界,它從日常生活的權力壓迫下解放出來,並且對日常生活進行藝術的改造。其實你記不記得我也說過類似的話。這真的是共識,絕對不是巧合。那些孤獨的天賦使他們異於常人,絕頂聰明或者敏銳,卻又往往怪僻癲狂,這種現象在藝術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

人類藝術史上,有某種精神異常、抑鬱、瘋狂、或者酗酒、濫用藥物乃至走上自殺道路的人比比皆是。丁尼生、海明威、拜倫、凡·高、舒曼、伍爾夫……這一長串名單絕非“意外”。

古往今來許多藝術家的筆記和傳記,你要是有心,發現很多人都為狂躁和憂鬱所苦,甚至讓人走上自殺的絕路。柴,蒙克,梵谷,好多。。。不是那種最俗的藝術家,而是這種有巨大能量的藝術家。伍爾夫自殺前給丈夫留下的字條所言:“我們不了解自己的靈魂,更別提別人的靈魂了。”正常人是不會有這么多的思考和洞察力的…

有人說:天才的才華讓人羨慕,但天才的人生確沒有人願意去嘗試。但是我不這么認為。被發現了的天才是沒有放棄的自己最原本的夢想的。其實很多天賦秉異者最後還是屈服於現實的壓力了。或者是坎坷的命運,被埋沒。而出了名的,都是一直在堅持著的。所以異常的悲劇和震撼人心…

為什麼不願意嘗試?我覺得強大的精神力會使人脫離一切苦難。那樣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就像梵谷眼裡的花朵美的令人心痛。藝術家就是撲火的飛蛾。也像拍動羽翼飛向太陽的依卡洛斯,因為太靠近神而注定隕落。靈性令人不能自己,狂熱的追逐,明知最終會被熾熱吞食還是義無反顧。這才是藝術的獻身精神。

當然了。藝術有很多種。我說的是最尖銳最疼痛最深刻的那種。也會有工藝美術之類修生養性的。其實你們都能感覺出,最深入人心和共鳴的是哪種。養眼的藝術也很偉大,但是我更偏愛這杯有一點悲劇情懷的,不同的藝術有著不同的人生基調。會和不同的人產生共鳴。所以顯然,我在他們身上找到了共鳴…這似乎也是種悲劇。

知道嗎,我是在她的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雖然我還年輕,說我的一生如何還太早。但是共性總是有的:孤獨,不被理解,現實里和精神里的人格和心靈是分裂的,生存的壓力激化了精神世界的肆意瘋長,沒有專業教育,或者是不按主流風格來。

這樣的被悲劇情節,是藝術家裡面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常年飽受抑鬱和狂躁雙重折磨的人。心為形役。他們一般都是曾經或者躁狂性抑鬱症,這樣的共性,和生活經歷。注定了我和你也不一樣。如果走下去。不恰當的說,或許你就是畢卡索和達利,而我是蒙克和梵谷。更不恰當一點:你會是羅丹…而我則是悲劇的煙火照亮你的眼睛和心靈,然後隕落:克勞戴爾,羅丹的情人。

其實他們的區別不是天賦,而是人生。

覺得如何?

評分一下!

平均評分 0 / 5. 人數 0

未有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