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小酷愛閱讀。大量的閱讀,不僅能增長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視野,更能開發孩子的智慧,激發孩子的潛能,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為孩子的今後發展打下堅實的底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閱讀是孩子開啟“狀元”之門的第一把金鑰匙。誰丟失了這把金鑰匙,誰就會在今後的學習之路上磕磕絆絆。而錯過了孩子閱讀的最佳時期,今後再怎么補救,效果也不盡人意。
特別提醒:幼稚園和國小階段的孩子家長尤其要關注這一條。
二、形成獨立完成作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學習後勁足不足,能不能創造學習上的奇蹟,關鍵要看孩子有沒有學習的內驅力。換句話來說,學習一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情,學習上遇到再大的困難,再苦再累,孩子都能夠克服,都能夠迎難而上。這就要求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把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獨立看書、獨立學習當作頭等大事來抓。至於那種家長陪讀陪學的做法,在我看來,是一種不可原諒的錯誤。表面上看,家長陪讀陪學是在關心孩子的學習,實質上這是家長在做“殺手”的工作——親手將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一點點地扼殺掉。有的家長會說,我們不陪孩子就真的不學,該怎么辦?其實,家長不陪孩子就不學只是現象,說明孩子已經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說明在這之前你的家長做得不夠合格。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造成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並積極尋求對策。
特別提醒:國小階段的孩子家長要尤其關注這一條,一定要趁早引導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很有道理。
三、學習方法好、效率高,不打疲勞戰。有的孩子學習很刻苦,可學習成績就是不見長進,那很可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了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高,才會事半功倍,笑傲考場。再有,學習儘可能不打疲勞戰,那種長年累月地超負荷學習,對孩子的身心和成長其實是不利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學和思一定要緊密結合,缺一不可。學習光靠蠻幹,難見奇效。
四、勝不驕敗不餒的考試心態。勝不驕,很多孩子做得到;但要真正達到敗不餒的境界,不容易。考試失利了,表面裝作不在乎,心裡就是放不下。只有對考試抱持平常心,不為一時的考試失利而耿耿於懷,才能平心靜氣地查找知識和能力的不足,才能在不論多么重要的考試中鎮定自若,正常乃至超常發揮。家長朋友都是考場上的過來人,深知考試時情緒平穩的極端重要性;考試時如果患得患失,存在怕考砸了、怕不能實現既定的考試目標等心理,情緒一波動,那對於順利答題是非常不利的。奧運賽場上,一些公認的頂尖高手無緣金牌,缺的往往不是實力,而是心態沒有調整到最佳狀態。
至於如何擁有這顆平常心,這與孩子的個性、認知水平等自身素質有關係,也與家長對待孩子平常考試成績的態度有關係。家長看重孩子的學習過程而不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對孩子形成平和淡定的考試心態,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智力因素比較突出。關於這一條,首先要申明的是,究竟孩子的智力因素突出到什麼程度,才能摘得考場“狀元”桂冠,至今未見權威的量化標準。依我看,智力正常或者說比較突出的孩子都可以走向成功。有的博友總是擔心自家孩子智力平平,連拿第一的夢都未曾做過,那結局自然也就“命中注定”了。請相信:普通的孩子能夠創造奇蹟,這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翻版,而是有研究依據和事實印證的。常聽家長說,孩子的學習不好,但在其他方面表現機敏,那足以證明孩子的智力不成問題。這樣的孩子,只要引導得法,讓他對學習感興趣、有信心,嘗到學習帶來的甜頭,一定會有不凡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