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閭丘露薇
最後一堂課,學生們關心的是找工作的問題,我不得不說實話,如果要在香港從事媒體工作,現在是一個很差的時機,都在裁員,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鳳凰承諾不裁員,不減薪,但是意味著不會加人,也有公司會請人,但是都是趁機裁掉高薪的,聘請可能是抵於之前市場標準的新人,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受的。
這就是一個問題了,每個畢業生對於自己畢業後的工作都會有一種預期,在這種預期下面,往往會把那些和自己設定的標準不相符的工作機會推掉。可能是工資太低,也可能是職位不是自己想要的,對於這一點,在目前這樣的時勢下,我能夠給與學生們比較實際的建議是:先做了再說,因為現在是人挑你,不是你挑人。
同樣的情況,其實不單單是在媒體這個行業,投資銀行肯定是重災區,想當年世道好的時候,投資銀行高價搶人才,讓這個行業成為最受歡迎,也最讓人羨慕的一行,因為一畢業就能夠取得的年薪,可能是其他的行業,做幾十年也沒有的。於是不少人,不管自己是否喜歡,看在錢的份上,削尖腦袋也要進入這一行。
這又是一個問題,讀書挑選專業的時候,不是依照自己的興趣,而是看這個專業的前景,大學四年,似乎目標很明確,但是這樣的選擇,往往會受到外部環境轉變的影響,因為行業是有起伏的,需求是會改變的,往往幾年之後畢業,世道已經變了。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傳媒專業上,這一點,學校付有很大的責任。前些年媒體行業很熱,於是大大小小的學校都開了傳媒專業,收的學生人數還不少,可是,理性一點點想想,媒體才那么多,除非轉行,退休,不然蘿蔔坑早就占完了,哪裡有這樣多的機會。但是學校才不管這些,收了學生,賺了學費再說。如果說要提供實用一點點建議,那就是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應該看看這些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到底有多少,當然,就業率也可以有水分,一定要小心。
朋友的孩子今年報考美國的mba,分數很高,自己的經歷也很好,之前在美資投行工作過兩年,照理說,是那些一流的商學院搶著要的,但是這次他確心理面很沒有底,這是因為,今年競爭太大,那些被華爾街拋棄的銀行家們,不少選擇重回校園,回商學院緩兩年,等待兩年後,市道能夠好一些。
不管官員們如何信心喊話,經濟變差這是現實,那些坦率的經濟學家會老老實實告訴大家,經濟就是有周期性的,前些年畢業生市場上搶著要,現在沒有人要,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依靠信心就可以改變的。既然這樣,找工作的時候,降低一些要求,有機會就要牢牢抓住,那才是最最實際的做法,除非是那種,工作不是為了餬口,只是為了興趣。
想當年自己大學畢業的時候,工作說好找,也不好找。一些一心要找鐵飯碗和當時大家心目中的好工作的同學,看著他們找關係,跑後門,真的是相當辛苦,結果還可能臨門一腳,敗在了競爭者的手上,我們這些不在乎鐵飯碗和名聲好不好聽的人,倒是機會不少,反正就是要一份工作,有工資,能夠學到東西。大學已畢業,我去了深圳,做過國企的總經理助理,做過接線生,酒店前台服務員,之所以接受這些工作機會,是因為至少我需要有份工作自己養活自己。收穫是:見識到三教九流,學會分辨不同的人,還有,就是能夠練習英文,反而是那份總經理助理的工作,每天坐在辦公室,對著電腦發獃。最大的收穫,最後從酒店被挖槽去了當時的六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
年輕人找工作,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個空間,既然年輕,可以嘗試不同的行業,如果覺得不適合自己,不喜歡,或者對於待遇不滿意,可以耐心等待機會。只是,還有一個建議,那就是不管怎樣的工作,既然接受了,就要好好做好每一天,因為很多時候,機會就是自己的表現爭取來的,而自己可能還不知道。
不過說真的,覺得現在的年輕人,競爭要比我們那個時候嚴峻的多。因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算是有人可以開後門,但是社會還是需要一批能夠真正做事情的人,於是普通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透過接受教育來找到機會。但是現在,不再是開後門的問題,而是很多人的起點就要比大部分的同齡人要高,沒有了一個公平的起跑線,那就談不上競爭了,而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了讓下層的人向上冒升的機會,社會的分化會越來越嚴重,這樣形成的精英階層,能夠為大多數人著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