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播以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非常火爆,劇中人物個性鮮明:改革派、實干家李達康很受網友喜愛——雖然他也有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毛病,但他一心為公,凡事對事不對人,謀事不謀私,深得人心;而“胸懷宇宙”的孫連城,不貪不占,不違法不違紀,不壞事也不辦事,就把觀眾恨得牙癢癢,說他是典型的“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庸官,懶政怠政,其危害與貪官不相上下。
從劇中看,孫連城既不拍馬溜須,又不迎來送往,能夠做到副廳級領導干部,估計年輕時也曾努力過、奮鬥過,應該也曾是一位熱血沸騰的“有為青年”。為什麼在做了幾年的副廳級區長後,反而變得面目全非,不受人待見,最後還“憤然辭職”呢?筆者以為,是他的心態出了問題,自己覺得升遷緩慢,就消極怠工、屍位素餐,以業餘愛好來逃避現實、逃避責任,既貽誤事業,又毀了自己。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說過:“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作為領導干部,孫連城敗就敗在心態不好,導致人生觀、價值觀都出了問題。一名合格的領導干部,必須具備良好的心態,尤其是在涉及自己“進步”的問題上,更要樹立起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端正心態,正確對待組織的決定,正確對待人民的選擇;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自覺擺正位置,聽從組織的召喚。要正確看待個人的上與下、進與退,培養“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邊雲卷雲舒”的人生境界。如果做到了這點,孫連城本應是一名“好干部”,干事創業也必然熱情澎拜、干勁十足,必然得到人民的“點讚”和組織的選拔。(山村工匠)
原文出處: